草莓—水稻高效栽培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1-02

                   作者:李世峰  刘蓉蓉  周宇 刘文广 严军 吴九林

  摘要阐述草莓—水稻高效种植模式,包括茬口衔接、品种选择及其栽培技术等内容,对草莓、水稻高效种植,实现大面积示范推广有一定参考。
  关键词草莓;水稻;高效;种植技术
  
  草莓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口感好,易消化,被誉为“水果之王”。南通地处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良好,适宜草莓生长,常年种植面积0.33万hm2左右。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环保、营养消费观念的增强,对草莓的需求量日趋增大,南通草莓种植面积也迅速扩大,并逐步形成以草莓—水稻为主体的种植模式。该模式可错开草莓繁苗、寄苗与水稻育秧、生长茬口期,能缓解连作多种土传病害发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在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可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1-2]。
  1茬口衔接
  草莓每年10月30日前后起垄,11月初移栽,露地栽培,4月上、中旬开始采收,5月底结束;水稻5月18—20日播种,6月上旬机械移栽,10月25日前后收获。
  2品种选择
  草莓选用高产、优质、耐贮运、鲜食加工两用型品种,如宝交早生、BF-2、硕香等。水稻选择高产、稳产性好、抗性优良的超级稻品种,如宁粳3号、南粳44等。
  3栽培技术
  3.1草莓
  3.1.1繁苗。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块作为母本园。先耕翻培肥土壤,施粪肥60 t/hm2、复合肥750 kg/hm2,耕翻土壤15~20 cm,然后整平耙细制畈,畈宽2 m,其中沟宽0.2 m、深0.2 m。1 hm2大田选择1 500株品种纯正、根系发达、无病毒的优良母株种植。4月上旬开始定植,在距畈边0.3 m处定植母株,每畈2行,株距0.5 m。草莓移栽后,每个畈边播种1行玉米用于遮荫,株距为0.2 m,以防7、8月高温伤苗。母株栽植后要及时松土、除草和浇水,当母株出现花蕾时要及时除去,以集中养分促进匍匐茎和子苗生长。
  3.1.2寄苗。按秧本比1∶10留足寄苗田。施粪肥30~45 t/hm2、灰肥22.5 t/hm2作基肥;耕后整畈,畈宽1.0~1.5 m。8月中、下旬当母株伸蔓5~6个,每蔓有子苗3~4个时,选择2~3叶的子苗带土寄栽,行距10 cm,株距10 cm,寄苗93万株/hm2左右。寄栽后及时浇足活棵水,中后期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寄苗阶段不宜过多施肥,以防小苗徒长,苗质下降。
  3.1.3移栽。一般10月底至11月初耕翻起垄,11月5—15日移栽。栽前施足基肥,集中施在垄的中央,栽后一般不追肥。基肥施碳酸氢铵450~600 kg/hm2、25%复合肥1 125 kg/hm2、优质粪肥37.5 t/hm2、菜饼600 kg/hm2。标准移栽草莓苗:绿叶6~8张,根茎粗1.2 cm左右,心芽饱满,须根发达,无病虫害。生产上采用中型起垄机械耕翻起垄,垄底宽0.7 m,沟宽0.3 m,垄高0.25 m,垄顶宽0.6 m。每垄移栽2行,株距0.26 m,移栽7.65万株/hm2左右。栽植时按苗的大小将苗分开,壮苗的株行距可适当放宽,弱苗可适当加密。栽植深度不能过深或过浅,达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为好。栽植时应注意草莓的定植方向,将凸面朝向垄外侧[3]。
  3.1.4栽后管理。草莓移栽后要及时灌水,沟灌窨水,水不上垄,自然落干,以促进土壤沉实,加快草莓醒棵。为防止草莓越冬冻害,提早上市,1月15日前后当日均温降到3 ℃以下时,覆盖地膜增温。2月15日前后日均温上升到4 ℃以上时,破膜露苗。及时摘除枯叶、病叶、老叶,并集中烧毁或深埋。开花结果时要及时摘除抽生的匍匐茎,疏去四、五级花及无效果,争取多结商品果。
  3.1.5收获。果面2/3变红、果色由硬变软时及时分批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