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企业国际化有效路径探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洪波 时间:2014-06-01

 [摘 要]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我国企业的世界价值观创造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加,在这一国际化背景下的分工与再造,直接对我国企业的全球价值链的多角度系统产生影响。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企业国际化;路径
    
  在国内企业发展过程中,由员工积极参与,并且形成国际化的分工,称之为企业国际化。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面对激烈的竞争,都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到企业国际竞争中。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多为一个动态的变化工程,由最初的简单贸易出口变成直接组建跨国公司,并在实际经营中,建立跨国的生产、销售等网络。国际化的概念是双向的,它包括内外两个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企业国际化进程也在逐渐发展。我国已由发展之初的引资,变为国际化的去吸收外资。但总体上的发展与国际化总量趋势相比,还较落后。这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缺乏国际化问题的抽象研究和分析,第二,缺乏对海外市场经营的实际研究。笔者通过多方位的研究,并结合实例,从我国企业国际化的主要发展问题入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对目前全球价值链体系下的中国发展路径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1 我国企业国际化的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经历改革开放以后,跨国企业的发展作为对外开放的主要标准,迄今为止经历了不同的几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大致在1979年以后,到80年代中期,这段时间我国的国际化企业模式经营主要是以尝试为主,出现了三资企业:双方持股的中外合资企业;双方协议的中外合作企业;单方持股的外资独资企业。这个时期的发展中,我国的国际化企业较少,而且多是以三资企业为形式进入市场的。第二个阶段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00年之前的这段时间。在此期间,我国政府逐渐出台了投资审核预案,对于政策框架基本明晰,也很透明,这些都对于日后的对外投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也可以看做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前期铺垫。第三个阶段便是2001年以后,到现在的这个时期的发展。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后,我国的企业国际化发展形式,出现了根本的改变,由原来的“小心引进来”变为了“大胆走出去”的策略,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的全球经济整体战略的成功延伸和发展。这个时期里,不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各个相关部门都对国际化的发展做了积极态度的支持。我国的跨国企业经营分成了:以外贸专业公司和大型贸易集团;生产性企业或企业集团;大型金融保险、多功能服务公司;中小型企业四大类为主的支柱企业。当然,不管怎么样,我们国家的发展起步还是比较晚,这就对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形成了一个瓶颈制约,不论在国际化的程度、经济总量还是贸易地位上,我们都无法与发达国家相互看齐。
  2 我国企业国际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际化途径的局限性大。第一,我国的企业国家化发展途径主要是通过新建来完成的,而并购的案例比较少。我国企业通常在海外发展的时候,超过51%的企业是通过新建完成的,而40%的企业是选择战略联盟的方式,只有不到10%的企业是采用收购的方式。这就说明我国的企业资本的运作模式相对不成熟,企业自行程度不高。对于企业自身来讲,新建的方式局限性较大,一方面新建企业的建设周期长,收效慢,自己占用比例较大,从而增大了经营风险。另一方面是新建的企业知名度不会很高,起步的阶段比较困难,而且还有夭折的可能。而战略联盟的方式发展却对于合资双方灵活性增加。对于我国企业来说确实有可以学习先进经验的优势,但是在经营程度中过分对外国的企业依赖,虽然业务不断的拓展,这种依赖程度会不断地加大和明显。对于收购兼并的方式国外的企业采用比较频繁,但我国的企业用得不多。这与我国的融资环境和政策有关,虽然并购方式可以加快企业的海外市场份额的抢占,但是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并购的代价往往是巨资,而且获得审批的过程也是大部分企业所承受不起的。另外,我国企业对于境外的投资决策上盲目性较大,成功概率不高。尤其在金融危机上,全球经济市场紧缩银根,但我国的政策性较好,这就会造成一些企业的投资盲目性和冲动性。跨国的并购和重组其背后涉及各个领域,如果掌握不好,不仅得不到利益,相反还会损失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