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主养鳜鱼的饵料鱼配套方案及培育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胡先锋 时间:2015-01-02

  摘要介绍了池塘主养鳜鱼饵料鱼的选择与配套方案,总结了饵料鱼的培育技术,以期为鳜鱼的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鳜鱼;饵料鱼;配套方案;培育技术
  
  鳜(Siniperca chuatsi)是鲈形目真鲈科鳜属的鱼类,俗称鳜鱼、花鲫鱼、桂鱼、季花鱼等,无肌间刺,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是中国特产的一种名贵食用淡水鱼。随着国内市场需求及鳜鱼片出口量的逐年增长,鳜鱼养殖的市场前景与经济效益十分看好。从生产实践中看,鳜鱼养殖关键是解决好苗种、水质、防病和饵料鱼配套4个问题。目前,安徽省已建立了鳜鱼原(良)种繁育体系,养殖水质与鳜鱼病害的防控技术也较为成熟,但在饵料鱼解决途径和配套模式上各有特色,养殖水平与效果也因此参差不齐[1]。同时,依赖野生小杂鱼资源养殖鳜鱼,受自然资源存量约束,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不能适应鳜鱼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的需要。现根据笔者近年来指导鳜鱼养殖的业务实践与生产成效,就池塘主养鳜鱼生产的饵料鱼配套培育方案及培育技术,提出如下参考意见。
  1饵料鱼品种的选择与配套
  1.1多品种安排保障饵料鱼的均衡供给
  鳜鱼养殖的饵料鱼一般选择长条型或纺锤型鱼类,如鲮、鲢、鳙、草、鲤、鲫等[2]。目前,青阳地区规模化养殖鳜鱼以鲫、鲮为主要饵料鱼,考虑到本地气候条件、苗种来源、水质管理、培育成本等因素,建议增加鲢、鳙、草鱼、团头鲂4个品种进行配套,以保障鳜鱼养殖的饵料鱼来源的可靠性。一般团头鲂放养倍数(饵料鱼与鳜鱼放养尾数的比值)为150~200倍,利用规格为1.2~2.0 cm,利用时间为3~5 cm鳜鱼苗期,增重比例为10%;鲮鱼(如来源困难,可用草鱼替代)放养倍数为300~400倍,利用规格为3~25 g,利用时间为7—10月,增重比例为40%;草鱼、鲢鳙鱼、鲫鱼放养倍数分别为150~200、100~150、100~150倍,6月利用规格分别为1~3、1~3、1~2 g,10月中旬至翌年春利用规格分别为20、20、25 g,增重比例为50%。
  1.2饵料鱼培养利用模式
  1.2.1利用活动力弱的团头鲂幼苗作为鳜鱼苗的前期饵料鱼。在鳜鱼养殖池直接投放部分团头鲂毛仔,放养数量150万尾/hm2左右;培养7~10 d后、团头鲂达到1.2 cm左右时,正好可以作为3 cm以上鳜鱼苗的适口饵料鱼。另再选择专用塘口培育团头鲂毛仔,放养750万尾/hm2,经过15~20 d时间的培育,养成1.5 cm以上规格时,即可拉网补放到鳜鱼养殖池,一般5~7 d放1次,每次投放量相当于鳜鱼数量的30~40倍。
  1.2.2利用鳜鱼适口饵料鱼——鲮鱼作为高温旺长季节的饵料鱼。鲮鱼食性杂、生长快、耐密养、较抗病,梭形,骨刺较软,拉网取捕率高,是中、小规格鳜鱼的优质饵料鱼配套品种[3]。5月下旬,可根据鳜鱼放养数量测算鲮鱼苗需求量,一次性从南方调进鲮鱼水花,抓住适温养殖期培养成适宜规格的饵料鱼。放养量为450万~600万尾/hm2,经过20 d左右时间的培育,一般可养成2.5~3.0 cm的规格,即可根据养殖条件和鳜鱼吃食量有计划分养和利用。根据生产季节、水质条件、鳜鱼存塘量及饵料鱼规格等因素,每次投放量相当于鳜鱼存塘重量的4~6倍,高产塘口在高温季节的鳜鱼,饵料鱼存塘总量需控制在7 500 kg/hm2以内。考虑到鲮鱼不耐7 ℃以下的低温,应尽可能在10月中旬利用完毕。
  1.2.3利用草、鲢、鳙和鲫鱼作为鳜鱼冬春季的饵料鱼。鲮鱼在青阳地区不能越冬,备足冬春季饵料鱼对养成标准规格的商品鳜鱼非常关键。鲫鱼通常在4月中下旬进苗培育,有条件的养殖单位可以自繁配套。5月上中旬放养草、鲢、鳙鱼苗,先集中培育20 d以后,再拉网分放到鲫鱼池混养,放养总量75万~90万尾/hm2。培育期间,可根据团头鲂存量多寡和鲮鱼培育状况,适度补充鳜鱼池饵料鱼;并定期向鳜鱼池投放鲢、鳙鱼苗控制浮游生物过量繁殖。其余养至10月,逐步拉网投放到鳜鱼养殖池;最后分批干塘将鲫鱼一并捕捞放入鳜鱼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