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种性退化原因及防止措施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佟广涛 时间:2015-01-02

  摘要介绍了大蒜种性退化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栽培技术及其预防措施,以期为大蒜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蒜;种性退化;原因;防止措施
  
  大蒜种性退化现象是目前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种性退化在生产上表现为植株矮小,假茎变细,叶色变淡,鳞茎变小,小瓣蒜和楔子蒜增多,产量逐年降低,严重影响大蒜的经济效益。现将其退化原因及防止措施总结如下。
  1退化原因
  1.1无性繁殖
  大蒜长年用蒜瓣进行无性繁殖,不经过有性世代,生活力减退,这是种性退化的内因。无性繁殖固然有不会发生杂交变异之利,但自然界中,凡是长期无性繁殖的作物均有退化之害,也危及了大蒜的生产。
  1.2土壤地质差
  在土壤贫瘠、水肥地力低下及土壤理化性状不良的地区栽培大蒜,不利于大蒜种性的显现,长期种植导致种性退化[1]。
  1.3采薹过迟
  蒜薹露出叶口7~10 cm打弯时是蒜薹收获适期。生产上蒜农为了追求蒜薹产量,往往推迟蒜薹采收时期,直至蒜薹纤维化了才采收,消耗大量养分,造成大蒜鳞茎发育不良。大蒜的采薹应采取提薹的方法,在以蒜薹生产为主的蒜区,为追求蒜薹产量和提高采薹效率,往往采取铲薹、夹薹的方法,铲薹、夹薹严重损伤叶片和叶鞘,假茎伤害过重,影响养分的制造和输送,减缓鳞茎的发育,降低产量。
  1.4高度密植
  大蒜的合理种植密度分为2种,一是以生产鳞茎为主的地区,株距为13~15 cm,密度为37.5万~45.0万株/hm2;二是以生产蒜薹为主的地区,株距为8~10 cm,密度为52.5万~60.0万株/hm2。在实际生产中,种植密度要大得多,特别是以生产蒜薹为主的地区,种植密度高达67.5万株/hm2,高度密植严重制约鳞茎的发育。
  1.5病毒病
  大蒜体内普遍存在病毒,当病毒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种性就明显退化[2]。在华北及南方地区,大蒜鳞茎膨大期,时值高温干燥的气候,极有利于病毒病的传播与流行。因此,华北和南方地区病毒病导致的大蒜种性退化现象十分严重。
  2 防止措施
  2.1设立大蒜种子田,选头选瓣
  种子田的密度、管理方法等应与大田有所区别,种子田除进行精细的管理外,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种子田要比生产田密度小,一般行距20~25 cm,株距12~16 cm,以改善营养条件。二是适时采收蒜薹,收获蒜薹时要尽量保护假茎,以利鳞茎肥大。三是加强田间选种工作,宜选符合品种特征、生长健壮、抽薹早、无病虫的单株,作出标记,单独收获。鳞茎采收后,从中挑选鳞茎大、蒜瓣数中等,瓣大而整齐及没有夹瓣的留作蒜种。播种前,再选1次蒜瓣,剔出受冻、受热、受伤、发芽过早、发黄及失水干瘪的蒜瓣,并选大瓣栽种。
  2.2合理轮作,整地施肥
  大蒜忌与葱、韭、洋葱等作物连作,与上述作物连作,易缺乏营养,影响植株生长发育,产量下降,而且病虫害发生严重。秋播大蒜的前茬,以菜豆、瓜类和十字花科作物为佳[3]。大蒜是弦状须根,吸收水、肥能力较弱,鳞茎又在土壤中生长、膨大,所以大蒜应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的地块栽培。翻耕时间正值夏秋雨季时,深耕易积水,故翻耕不宜过深,以10~15 cm为宜,如已出雨季,则可深耕20 cm。翻耕前一般施腐熟有机肥45 t/hm2、尿素225 kg/hm2、三元素复合肥375 kg/hm2。有机肥应匀细、腐熟,防止烧根和虫害。翻耕后,耙细、整平,做成宽1.0~1.5 m的平畦,与其他作物套种的,应留出间作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