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县毛竹林丰产高效经营管理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潘肖华 时间:2015-01-02
  摘要毛竹是浙江省景宁县竹类资源中面积最大、用途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竹种之一。结合景宁县毛竹林经营管理的生产实践,从毛竹的生物学特性出发,探索毛竹林丰产高效经营管理关键新技术,为毛竹优质丰产高效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毛竹林;丰产高效;经营管理技术;浙江景宁
  
  一块毛竹林就是若干“毛竹树”组成。竹鞭是毛竹的主茎,竹竿是毛竹的主干,一块毛竹林就是竹连鞭、鞭生笋、笋长竹、竹又养鞭形成一个循环有机整体。因此,对毛竹林的经营管理不同于其他林木经营管理。毛竹笋(笋芽)一般在夏末秋初经过分化而形成。鞭的侧芽就是经过分化而形成的笋芽。在温度、湿度、养分等因子,具备一定条件下,到初冬慢慢地开始长粗,笋体呈黄褐色并带有绒毛,它就是毛竹的冬笋;到了春季温度回升,笋芽不断萌发长出土来,它就是春笋;而春笋经过一定时间生长发育就形成毛竹[1-3]。
  景宁县地处浙江省南端,属于浙南中山区,是浙江省9个重点林业县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集体林区。全县土地总面积19.47万hm2,辖5个镇,16个乡,1个管理区,2个国有林场、1个森林公园,1个自然保护区。总人口16.97万人。全县林地面积16.16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15.03万hm2,森林覆盖率77.9%,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交通便捷,适合林业发展。林业肩负着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和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双重使命。
  毛竹是景宁县的重要森林资源之一。全县现有毛竹林面积1.6万hm2,总立竹量4 023.6万株,毛竹林分平均立竹密度为2 505株/hm2。近几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竹业开发,把发展竹业经济作为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的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先后出台了有利于竹林资源培育和竹加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并通过落实竹山生产责任制、实施科技兴竹战略、实行竹林分类经营、创新经营机制拓展流通渠道、依靠技术创新开发竹产品深度加工等措施,不断提高竹产业化经营水平。目前,广大竹农已深深感受到竹业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都能自觉投工、投劳,护好笋、养好竹。现将毛竹林丰产高效经营管理关键新技术总结如下。
  
  1毛竹林分类经营管理
  
  1.1按照毛竹林立地条件和经营管理水平
  将毛竹林划分为两大类:第1类是土壤贫瘠和经营管理水平极差,目前比较难开展人工进行经营管理的毛竹林,将它划分为生态经济型的毛竹林;第2类是土壤比较厚、坡度在35°以下、交通相对便利、经营管理水平尚好等条件下,开始定向培育,即从低产低效型毛竹林向丰产高效转型升级,其模式为低产低效毛竹林到笋材两用林再到笋用林或用材林的进程培育。
  1.2根据毛竹林立地条件
  毛竹林主要分布在山区,分布面积广,立地条件各不相同,有的差异很大。为了充分发挥毛竹林经济效益,实现经济收入最大化,在经营管理过程应根据毛竹林的立地条件实行分类经营。其具体做法是选择在山谷和山中下缓坡,土壤深厚肥沃、水利条件良好和通气排水优良、交通便利、有良好水源的毛竹林作为冬、春、鞭三笋的高效笋用林生产基地;选择坡度在8~25°、土壤深厚、水利条件较好、交通方便的毛竹林,建设笋竹两用林基地;立地条件差、水利条件缺乏、交通不方便的毛竹林,可建设为用材林生产基地。
  
  2按毛竹林分结构动态经营管理
  
  2.1不同毛竹林分结构
  一般笋用林密度以1 650~2 700株/hm2为宜,笋用林基地,是从笋竹两用林基地向笋用林基地过渡过来的,过渡初期,应保留密度适当低一点,随着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用2度3年时间毛竹逐渐增加立竹量,笋竹两用林基地,平均密度为1 800~2 100株/hm2;笋用林基地,平均密度为2 100~2 400株/hm2。
  2.2不同毛竹年龄结构
  笋竹两用林基地的年龄结构一般为1度、2度、3度、4度竹的比例为3∶3∶3∶1较好,保留少量4度竹用于填补毛竹林的天窗;笋用林基地的年龄结构一般为1度、2度、3度竹的比例为1∶1∶1。
  2.3不同毛竹竿胸径
  笋用林基地的毛竹胸径以9~10 cm为好,母竹主干太大,出笋的数量少、个体大。因为过大的毛竹笋,市场价格偏低,而且不利于笋罐头加工。同时,由于过大的母竹枝、叶发达而茂盛,所需空间大,影响日照,不利于形成合理的毛竹林密度,且容易受雨雪冰冻危害。
  
  3按毛竹林土壤经营管理
  
  3.1土壤深翻
  低产毛竹林林地土壤一般比较板结,透气透水和保水保肥能力差,林地深翻可使本来板结的土壤得以疏松,以促进土壤有机质和矿物质的分解,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为毛竹鞭根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4]。选择在春笋大年的夏初或冬季,进行1次深翻,深翻深度一般要达到20~30 cm,并清除林地石头、伐蔸和大石块,敲碎土块,挖除老鞭、死鞭、霉鞭和细弱的浅鞭,逐步改善林地土壤结构。随着经营管理集约水平的不断提高,低产毛竹林林地生态系统将得到不断改善。要求挖去林地竹蔸、树蔸,深度为15~20 cm。坡度20~25°的实行带状深翻垦复(带宽0.5~1.0 m),逐年实施。为了防止水土流失,缓坡地(25°以下)的竹林,可以全面垦复;坡度较大(25~35°)的竹林,可用等高水平带状垦复,带宽及带距离均为3 m左右,隔年隔带轮流;陡坡(35°以上)的竹林,一般不宜垦复,但可以浅锄和带状松土。
  3.2浅耕除草
  由于毛竹林林地易滋生杂草。为了防止水分和养分消耗,并为竹鞭生长发育、笋芽分化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在冬笋大年的8—9月,结合施肥,对毛竹林林地进行浅耕除草经营管理,改善毛竹林林地土壤环境,为毛竹丰产增效奠定基础。
  
  4肥水管理
  
  4.1平衡施肥原则
  竹笋同其他植物一样,需要各种营养成分,因此要按照平衡施肥的原则合理施肥。即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毛竹需肥特性,进行科学配方,合理施肥,均衡地为毛竹提供需要的氮、磷、钾及其他营养元素,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土壤肥力。施肥的原则,一是根据毛竹的生长季节补充肥料。不同的生长季节对营养的需求也不同。如:在出笋期,主要需求氮肥,而在笋芽分化的8—9月,主要需求磷肥。因此,在施肥时,要注意各个生长季节所施的肥料是不同的。二是根据土壤已有的养分状况补充肥料。不同的竹林地以及不同的经营方式,林地土壤中所含的氮、磷、钾、有机质等各种养分是不同的,对竹林地土壤养分进行测定,然后结合经营情况进行肥料配比施肥,可以节省成本、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三是根据竹笋的收获量确定施肥量。竹笋在收获时,带走了大量的矿物质,在补充营养的施肥时,就要考虑收获量的大小,收获量大,施肥量也就大,反之就少。
  4.2施肥方法
  一是沟施。在竹山深20 cm,宽25 cm,沟距3 m,将肥料均匀施于沟中,然后再覆盖土壤,略高于旁边的土壤。主要是诱导竹鞭在20~30 cm深的土层中生长。二是根施。在竹根上部,距离竹根30 cm外,开1/2圆形沟,深20 cm,宽15 cm,将肥料均匀施于沟中,然后再覆盖土壤,略高于旁边的土壤。三是撒施。结合夏季浅锄、深翻将肥料均匀撒于林内,浅锄深翻时将其翻入土中,养分分布均匀,但发鞭期不能使用,否则容易造成浮鞭。四是穴施。把肥料施入挖笋的穴中,简单易行,效果快,节省肥料。五是蔸施。砍伐毛竹后,将伐根竹节打通,把肥料施入蔸中,然后用土壤封口,让竹蔸吸收和输送肥料。该方法省工,肥料不易流失,加快竹蔸腐烂。由于竹蔸连着竹鞭,竹蔸中的肥料可直接转移到竹鞭,不会造成养分挥发和流失,所以比较经济。竹蔸也会因此很快分解腐烂,增加肥力。竹蔸施肥方法简便,且增产效果很好。缺点是被砍竹蔸量少,分布不均匀,会影响全林的肥效。从短期观察情况看,以沟施效果较好,撒施次之,穴施最差,因此不宜提倡穴施,竹林施肥后效果明显,可持续6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