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龄桑园间作马铃薯的比较优势与技术措施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1-02

                        作者:田跃勤 田金全 陈玉平

  摘要针对幼龄桑园收入低、效益差的问题,结合陇南实际阐述了幼龄桑园间作马铃薯的意义和比较优势,并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幼龄桑园;马铃薯;间作;比较优势;技术措施
  
  幼龄桑园以养树和培养丰产树型骨架为目的,单位面积桑园产量和用量少,养蚕数量不多,蚕茧收入低。为解决幼龄桑园收入低、效益差的问题,常常在其行间种植低杆农作物或药菜等经济植物,但是由于我国蚕茧产区分布范围广,各地生态条件差异大,不同地区间形成了不同的间作物种类、品种和种植习惯。马铃薯属冷凉性植物,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层较深厚、肥力中等以上的条件下,不仅生长发育快、产量高,而且品质优,市场价格较高,经济效益好。近年来,陇南市市、县蚕桑部门科技人员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引导群众进行桑薯间作,获得了桑薯互促、桑茂薯丰的效果。
  1幼龄桑园间作马铃薯的意义
  1.1生产意义
  马铃薯以块茎为主要收获利用对象。马铃薯块茎富含营养,是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民都非常喜欢的一种食品。马铃薯最大特点是粮菜兼用,不仅可以当做主食,而且可以烹制成多道可口的菜类供人们食用,20世纪生活困难时期曾是不少地方特别是高半山地区群众的主要食粮。以淀粉含量计算,5 kg马铃薯相当于1 kg粮食。因此,为了应对全球灾荒饥饿问题,国际粮农组织则把马铃薯作为重要的粮食战略物资之一。由此可见,马铃薯的作用和重要战略地位以及展示的发展前景。幼龄桑园行间种植马铃薯,既增加了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了马铃薯种植范围和规模,带动和促进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同时又显著增加了单位桑园面积的产出,一般单产马铃薯26.25 t/hm2以上,对贫困地区解决温饱以及增加市场有效供给,丰富城乡人民菜篮子,改善城乡人民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2]。
  1.2经济意义
  在幼龄桑园行间种植马铃薯,首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桑园的光能利用率;其次能稳定增加群众收入。种植马铃薯投入较低,约6 000~7 500元/hm2,而且产量稳定,销售价格不断上升,种植户收入可观。一般幼龄桑园间作马铃薯单产马铃薯在26.25 t/hm2以上,高产可达30 t/hm2以上。从目前当地市场销售价格看,1 kg销价与2009年同期相比呈明显上升态势,已由2009年的1.0元/kg左右上涨到2.0元/kg以上,提高1倍多,可增加产值5.25万元/hm2以上。再次,马铃薯块茎附加值较高,后续加工效益好。新鲜马铃薯除了直接做成饭菜外,可加工成多种干制成品或半成品,而且还可作为商品直接出口,加工增值效益成倍增长。因此,通过在幼龄桑园行间种植马铃薯,不仅调整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而且可以通过延伸马铃薯产业链条,促进地方工业发展,提升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3]。
  2幼龄桑园间作马铃薯的比较优势
  2.1自然条件适宜
  陇南地处甘肃东南部,是秦巴山区与陇中黄土高原交汇地带,高山河谷与丘陵川坝交错,有相当一部分地方土层较深厚,土质较肥沃,冷凉气候特征明显,宜桑宜蚕地区也是马铃薯的最佳适生区。
  2.2群众容易接受
  马铃薯是陇南人民的日常食品之一,陇南栽培马铃薯的历史悠久,当地群众素有种植马铃薯的传统习惯,目前已成为甘肃马铃薯的主产区之一。引导群众在幼龄桑园行间种植马铃薯,群众不仅容易接受,而且具有一定的种植和管理经验。
  2.3各级政府重视支持
  马铃薯营养成分含量高,对人体具有明显的保健作用,同时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大而稳定,被国际粮农组织确定为粮食战略物资之一,因此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陇南已把马铃薯列为全市12个农业特色产业基地来抓,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发展马铃薯产业的环境十分宽松,发展机遇难得。
  2.4促进桑树早投产、早收益
  在幼龄桑园行间种植马铃薯之前,首先要进行耕挖、施入底肥等操作,播种之后还要进行松土除草、喷药防虫田间管理,这一过程对幼龄桑园实质上也是实施了有效的管理。马铃薯本身为低杆农作物,它的茎杆是肉质茎,到生长后期一般都呈匍匐状,不会影响桑树光照。而幼龄桑园的桑树树冠尚未形成,枝叶数量少,对马铃薯生长影响也小。由于马铃薯茎杆是肉质茎,易腐烂,因而也是很好的桑园绿肥。马铃薯块茎收获后,一般都将其茎杆翻埋于桑园,从而使桑树枝条生长健壮,叶大肉厚,桑园提前1年投产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