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鱼病常用中草药的特征特性及使用方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再明 曾宪娥 时间:2015-01-02

  使用方法:药用全草,治疗肠炎病每50 kg鱼用鲜草1.5 kg,煮汁后拌饵料投喂。
  8楝树(别名苦楝、川楝)
  落叶乔木,高15~20 m。树皮灰紫色,小枝灰黄色,枝条广展,幼枝有皮孔;花淡紫色,组成圆锥花序;果球形或椭圆形,熟时黄色。喜生于旷野、村边、路旁。分布于河北以南地区,东至台湾,南至广东省,西南至四川、云南、西藏,西北至甘肃等省,多为栽培。楝树含川楝素,具有杀虫作用,药用根、茎叶。
  使用方法:用以防治车轮虫病、隐鞭虫病、锚头鳋病。用楝树枝叶15 kg浸池中,7~10 d换1次,连续用3~4次。
  9乌蔹莓(别名五爪龙、母猪藤)
  多年生蔓生草本。茎紫绿色,有纵棱,具卷须,叶对生;幼枝有柔毛,后变光滑,掌状复叶,具小叶5片,有小叶柄,排列成乌趾状,边缘均有圆齿状锯齿;花期5月,浆果球形,熟时紫黑色。生于山坡、路边的灌木丛中或疏林中。分布于山东和长江流域至福建、广东等地。乌蔹莓素有抑菌、解毒、消肿、活血、止血作用。
  使用方法:药用全草,治疗白头白嘴病,每天用鲜草37.5~45.0 kg/hm2(5~7 mg/kg),粉碎成浆汁,拌硼砂1.5~2.0 mg/kg全池遍洒,连续泼洒3 d。
  10五倍子
  为倍蚜科昆虫角倍蚜或倍蛋蚜寄生在盐肤木树上的干燥虫瘿。不同类型的蚜虫,在不同植物的部位上,产结不同形状的倍子。产于河北、山东、四川、贵州、广西、安徽、浙江、湖南等省。五倍子含有鞣酸,有收敛作用,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4]。
  使用方法:防治白头白嘴病、白皮病、赤皮病、疖疮病。将五倍子捣碎,用开水浸泡后,连渣汁一起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2~4 mg/kg。
  11辣蓼草(水蓼)
  一年生草木,高约50 cm,多分枝,节部膨大,茎红色或青绿色;叶互生,披针形,长5~7 cm,宽0.5~1.5 cm,上面中肪两旁常有“人”字形黑纹,揉之辣味。花淡红色,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果小,熟时褐色,扁圆形或略呈三角形。喜生于湿地、路旁、沟边。夏秋采集。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全草含辛辣挥发油、黄酮类和水蓼素有止血和抗菌作用。
  使用方法:可防治肠炎、烂鳃病。50 kg鱼每天用干草500 g(鲜草1.5 kg),切碎用水煎煮,拌入饲料投喂,每天投喂1次,6 d为1个疗程。50 kg鱼或1万尾鱼种,每天用0.5~1.0 kg干粉拌饲料或制成颗粒药丸投喂,每天喂1次,6 d为1个疗程。
  12菖蒲(石菖蒲、石蜈蚣)
  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有香气。叶从根茎发生,线型,2行排列,长30~50 cm。叶基有槽,互相叠合;花很小,密集成玉米棒样的肉穗花序,浆果。喜生于沼泽、沟边、湖边。多产于长江以南各省。根、茎和叶中均含细辛醚、石菖醚,对细菌有抑制作用[5]。
  使用方法:药用全草,主治肠炎、烂鳃、赤皮病。治疗肠炎、烂鳃、赤皮病,用切碎的菖蒲60~75 kg/hm2,蓖麻叶60~75 kg/hm2,裹在约150 kg/hm2松枝叶里,扎成2~3捆,放置食场及上风进水口处,浸没在水中,每天翻动1次,使其腐烂。同时,每天内服白杨叶(每1万尾鱼种喂服1.0~1.5 kg),连服6 d。或将药粉打成浆汁,泼入水中。治疗水霉病,用菖蒲19.5~37.5 kg/hm2,加食盐7.5~15.0 kg/hm2,人尿30~75 kg/hm2,全池遍洒。
  13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 黄琪琰,唐士良,张剑英,等.鱼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46-48.
  [3] 侯传宝.中草药防治鱼病的广泛应用[J].渔业致富指南,2009(23):48-49.
  [4] 薛志成.防治鱼病的19种中草药[J].农村新技术,2010(4):24-25.
  [5] 涂建国.浅谈中草药在鱼病防治中的应用[J].江西水产科技,2003(4):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