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材用林丰产培育措施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章云忠 时间:2015-01-02
  摘要根据毛竹材用林的生长和结构特性,总结了其丰产培育技术,对改善立地条件、调整竹林结构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毛竹材用林;丰产栽培;安徽宣城
  
  毛竹,别名茅竹、楠竹、江南竹、猫头竹、唐竹、孟宗竹等,属于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具有生长快、繁殖强、成材早、产量高、用途广、周期短、见效快、投资少、收益高等特性,是经济价值很大的优良竹种。其一般2年一个生长周期,生产上称为1度;其生长规律为:大年3月底至5月为出笋期,5月至11月中旬为竹鞭生长期,11月下旬至小年3月中旬为竹鞭越冬、鞭芽萌发期,小年3—4月为换叶期,3月下旬至11月为竹鞭生长期,9—11月为孕竹期、孕笋期,小年12月至大年3月为竹笋越冬期[1]。新造毛竹七八年可成林,连续利用经营可百年不衰。
  毛竹是宣城市宣州区林业上的重点支柱产业。全区林业用地面积约9.2万hm2,其中毛竹林面积8 300 hm2,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宣州区重点推广“三竹三果”,即毛竹、红壳竹、早园竹、枣树、宣木瓜、早熟梨。到目前为止已栽植退耕还林毛竹547.0 hm2。
  毛竹材用林丰产结构特征是“密、大、齐、高、低、匀”,即竹林立竹要密、径级要大、结构要整齐、叶面指数要高、年龄要低、林相要均匀[2]。现将毛竹材用林丰产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1立地条件的选择
  毛竹造林一是要选择交通便利、机动车能开到林边的林地,这样便于运送肥料和竹材等产品。二是地势不能太陡,一般坡度以不超过30°为宜;土层深厚,一般厚度大于40 cm;土壤为黄红壤、红壤或潮土,疏松肥沃,湿润而不积水,酸性至微酸性。三是竹林生长正常,培育前立竹至少1 800株/hm2以上,龄级结构合理,最好为花年竹林,无严重病虫害。
  2立地条件的改善
  2.1劈山砍灌
  劈山砍灌是农户改善林地立地条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山区运用比较普遍。砍灌可使杂灌腐烂成腐殖质,增加土壤养分和疏松度,创造最佳的生态环境。大年伐竹,小年劈山,隔年1次,正所谓“七樵金,八樵银”,一般三伏天劈山,劈山砍灌包括砍杂除草、清理林地、开沟理墒、挖高填坑、筑路排水、挖掘穴塘等。
  2.2垦覆
  毛竹林地由于长期没有垦挖,土壤板结,蓄水保肥能力和通透性能差,老竹篼、树桩、石块遍布,多年老鞭纵横交错,很多浮于地表,极不利于行鞭发笋和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初次垦覆,花年竹林一般在新竹展枝放叶后的5月下旬至6月下旬进行;大小年分明的竹林可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或10—12月进行,也可以在小年的5月下旬至6月进行,尽量避免在小年秋冬季节垦覆,以免影响大年发笋成竹。垦挖深度以不伤及竹鞭为准,可采用“两锄法”(先试探性浅挖1锄,无鞭则再深挖1锄),有鞭处垦挖深度略小于鞭的分布深度,无鞭处垦挖深度20~30 cm,重点是挖除“三头”(即老竹篼、树桩、石块),并培埋浮鞭、跳鞭[3]。
  毛竹材用林每2~3年垦挖1次,深度30 cm左右,20~30°的坡地采用水平带隔年轮垦,以防水土流失。
  2.3施肥
  毛竹林施肥方式有铺施、沟施、穴施和伐蔸施等几种。在山区最常用的是沟施和穴施。铺施是将肥料铺于地表,结合垦覆翻入土中;穴施是在竹基上方30 cm处开弧形小沟,宽15 cm,深15~20 cm,施后覆土压实;沟施是在竹林地每隔2~3 m处沿等高线开沟,宽20 cm,深15~20 cm,施肥后覆土踏实;伐蔸施又叫根施,将新砍伐的竹篼,用钢钎凿通节隔,每蔸施入0.1~0.2 kg碳铵或尿素,最好浇点水,以泥封口,能起到烂蔸和施肥双重效果。
  丰产毛竹林1年应施4次肥,第1次在早春2月施速效肥,促进春笋的早发和生长,也称长笋肥,可施尿素375 kg/hm2,采用环沟施放法。第2次应在5—6月施速效肥,此期间,春笋已挖完,留养新竹,开始抽枝展叶,地下开始行鞭,也称发鞭肥,可施尿素375 kg/hm2,可结合锄草松土进行,方法是除草后撒施,然后松土覆盖,也可将肥料直接施放于砍伐后的竹蔸内,先打通竹蔸内的竹节,施后覆土。第3次应在9月进行,这时毛竹鞭根笋芽开始分化孕笋,也称发芽孕笋肥,施复合肥(毛竹专用肥)225 kg/hm2,施肥方法与第2次相同。第4次应在11—12月施1次有机肥,也称发笋肥,此次可施放土杂肥、牛粪肥或堆肥,用量7 500 kg/hm2,可结合挖冬笋时施放,也可用撒施后翻土覆盖。
  宣州区毛竹林多采用简单的一次性施肥方法,就是在新竹展枝放叶后的夏季垦挖,铺施15.0~22.5 t/hm2农家肥和375 kg/hm2氮磷钾复合肥作行鞭肥,垦挖时将肥料翻入土中。对于土层较薄的林地进行客土,也是一项非常好的措施,宣州区的土壤大多比较粘重,适当客入一些砂土,还可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
  2.4客土埋青
  施肥比较困难的地方,可在7—8月劈山埋青,也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3竹林结构的调整
  在毛竹林中严格控制立竹度对毛竹材用林丰产十分重要,提高立竹量是增加新竹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合理的竹林结构是丰产的关键。当立竹度在100~350株之间时,新竹增长率为20%,最佳立竹度为200~300株。花年毛竹材用林的龄级结构为一、二、三、四、五、六年生竹各占15%,七年生竹占10%;大小年分明的毛竹材用林的龄级结构比例为一至二年、三至四年、五至六年生竹株数各占30%,七至八年生竹株数占10%。竹林的地上结构可以通过留笋养竹和挖笋砍竹措施来调控。合理的竹林地下结构应为:竹鞭分布均匀,幼、壮鞭占80%以上,大部分竹鞭分布于地下10~35 cm的土层中。竹林的地下结构主要通过林地的管理来调控。
  3.1留笋养竹
  有关研究表明,早期和晚期出土的竹笋,退笋率高,成竹率低,盛笋期出土的竹笋,成笋率高,成竹质量好。对于毛竹材用林来说,掌握在清明稍后留笋养竹为好。1 hm2大小年分明的材用林每年留笋1 035~1 245支,保证成竹900~1 080株。1 hm2花年材用竹林每年留笋525~615支,保证成竹450~540株。遇到秋冬季节长期干旱,有条件的,应当实施灌溉,满足笋芽分化和竹笋萌发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3.2挖笋砍竹
  砍伐和挖笋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竹林结构,并关系到今后的产量。研究表明,毛竹留4度竹,竹林和竹笋产量都高;留3度竹则发笋成竹数多,成竹率高。对生长衰退、立竹较稀的竹,砍4留3,即“存3去4莫留7”,保持1~3度竹结构比例各占1/3,可以促进竹林复壮,快速提高立竹度。一般而言,立竹稀则发笋多,笋体小;立株密则发笋少,笋体大。因此,只有保持适当的立竹密度和合理的龄级结构,才能获得高产[4]。
  3.2.1挖笋。材用林以培育竹林为主要目标,但在留足培育新竹竹笋的基础上,要及时采挖利用其余竹笋,一是可以提高竹林的经济效益,二是及时采挖出土的非留养目标的竹笋,可以减少竹林营养的分散消耗,将营养集中于留养目标,以培育大竹。一般退笋开挖时间在4月10—15日,挖笋最好用专制的挖笋工具,尽量不伤竹鞭和笋芽,挖后及时覆土。要慎挖前期笋、择挖盛期笋、全挖后期笋,坚持挖密留稀、挖小留大的原则,保证新竹的质量。传统生产中只挖退笋的习惯是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