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生态化发展影响因子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荣娥 时间:2015-01-02
  1.6产业重要度
  产业重要度即产业在地方的重要程度和受重视程度的总和。产业的发展战略虽然是一种企业行为,但同时也与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有关。茶叶生态化发展模式的推广,需要市场的引导与政府的有力扶持。因此,要使茶叶生态化模式迅速发展并应用起来必须得到政府的全力支持。政府行为对茶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宏观规划、产业政策、制度与法规等方面。湄潭县的茶叶种植有近50年的历史,但其作为产业发展的时间只有20年左右。目前,湄潭县政府每年都拿出一定经费支持发展茶叶事业,将发展茶叶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之一。政府政策扶持加上典型引导,大大激发了农民发展茶叶生产的积极性,正确引导茶场、茶企的生产方向,进一步推进了茶叶生态化进程。
  2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2.1生长环境质量
  大面积茶树种植,美化了该地区自然环境,提高了绿化率。特别是生态茶园的建设实行以茶为主,多物种结合立体种植,茶树植株低矮,在湿度大、直射光比率小、漫射光比率大的环境中,荫蔽度40%左右,透光率45%左右,生长良好,且芽叶嫩、品质好。因此,可通过在茶园中种植乔木、梯壁上种植匍匐性或矮生植物以及在茶园周围种植防护林,来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一方面使茶园生物种类增多,个体数量减少,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从而增强茶园中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抑制病虫害的扩散;另一方面茶园植被增加,可防治水土流失;同时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实施无公害种植,所使用的化肥农药远少于常规粮食作物,减少了化肥农药对环境和茶叶的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对保护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2.2生产制度
  茶叶加工企业内部的生产制度,对茶叶的环境效益也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目标产品的定位,如无公害茶叶、绿色食品茶及有机茶,对种植、采摘、加工、包装、运输各个环节的要求都有所不同,生产制度的制定也应依产品类别,将所有的工作流程、技术、时间、人力、机器和所需的规格以及操作时所需注意的事项一一列出,针对市场要求和企业发展需要,制定出相关的生产制度。
  3社会影响因子分析
  文化与经济一体化是世界文化发展的走向。它是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一种融合的文化经济现象,在经济、文化自身规律完善的过程中,又表现为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即文化与经济的一体化。文化与经济的一体化具体表现为:文化发挥其经济功能,经济体现文化取向。文化之经济功能的另一表现是文化载体能够传播经济信息。所谓文化载体指的是茶文化节、茶文化活动,通过文化节、文化活动作载体,交流和传播大量经济信息。
  4SWOT分析
  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重要影响因子后,得出以下结论:S(优势):目前湄潭县地区环境优良,所选用的品种优良,适宜当地环境生长并形成了色泽翠绿、外形美观、香气馥郁、汤色明亮、滋味鲜醇、叶底嫩绿等品质特征,这是湄潭县茶叶生态化发展的基础;地方政府支持茶业的发展,并积极参与宣传,有利于湄潭县茶产业形成规模,培育龙头企业,创建茶叶品牌。W(弱点):龙头企业这一关键环节发展缓慢,只有一家市级龙头企业,缺乏示范作用,由于小规模的茶农及茶场谋一己私利,没有正确的营销观念,营销体系不健全,市场秩序混乱,不利于提高茶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从而阻碍生态化发展。O(机会):目前茶叶市场对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及有机茶需求较大,呈现卖方市场上下班的情形,而湄潭县茶叶品质及其生长环境有利于茶叶生产结构向这方面调整[5]。T(挑战):随着乡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的自然环境是否能得以保持是对茶叶生态化发展的最大挑战;针对茶叶市场不同消费需求,茶企业能否对市场茶叶结构需求做出及时反应将直接影响茶叶生态化发展的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