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生态化发展影响因子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荣娥 时间:2015-01-02

  摘要茶叶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逐步成为农村区域农民增收、财政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形式对湄潭县茶叶生态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分析该地区现有的经济影响因子、环境影响因子和社会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该地区茶叶生态化发展,并针对它们提出茶叶生态化发展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茶叶;生态化;发展因子;对策;云南湄潭   
  传统的茶叶生产、加工、饮用,仅体现一种初级的可持续发展,茶叶生态化发展是新形势下产业生态化理论在茶业领域的应用,应保证在茶叶事业的各个环节,使得人类获得安全健康的茶叶产品,在利用茶叶自然资源方面,达到以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活,并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茶业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1-2]。
  1经济影响因子分析
  1.1品种选择
  不同的茶区生产茶叶的品种不同,同一茶区所选用的品种也有所区别。优良的品种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不一定能生产出优质的鲜叶,只有适宜区域环境生长的茶叶品种才是优良品种,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鲜叶、出优茶。另外,在品种选择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其品质,也要重视其产量。
  茶树种植后一般3年才能采摘,3年之后才能确定茶叶品质,因而品种选择时间较长。湄潭县先后引进茶叶无性良种12个进行栽培试验,筛选出4个适宜湄潭县发展的开采早、适应性好、抗逆性强的良种加以推广栽培。当地繁育的茶苗品种适宜、抗逆性强、栽植成本低、易于成活,极大的促进了无性系茶叶的发展。
  1.2管理水平
  茶树自种植到进入市场流通的成品茶生产一般包括鲜叶生产、初制加工和精制加工等环节。从茶树上采摘的鲜叶不能直接用来消费,因此初制加工是茶叶产品生产的必须环节。而精制加工的技术主要是通过物理整形对初制加工所形成的毛茶进行再加工,是否要通过精制技术环节取决于茶的需要,有些茶叶并不需要精制加工或者经简单精制加工就可,而对出口和部分内销的大宗茶则需要精制加工。
  1.3组织形式
  目前,湄潭县的茶叶组织生产形式呈现多样性,主要有:农户鲜叶+代加工、公司+农户、龙头企业+X+农户、企业+基地一体化等。其中农户鲜叶+代加工、公司+农户、龙头企业+X+农户在单茶种植模式中较为常见,而复合茶园和观光茶园多为企业+基地一体化形式。
  1.4龙头企业建设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者、运营中心和技术创新主体,起着中枢作用。在良种的选择、设备的引进、管理技术的宣传、包装风格等方面,龙头企业都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因此龙头企业的出现是茶叶产业化经营、生态化发展的首要条件,而龙头企业的强弱则是决定该地区茶叶产业化发展速度快慢的重要因素,也是生态化发展的重要源动力。目前的无公害茶叶生产是主流产品,而绿色食品茶及有机茶叶的生产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因此龙头企业无论选择发展无公害茶叶还是发展绿色茶叶或是有机茶叶都对地方产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3-4]。由于龙头企业的资金较多,因而也是茶叶宣传的主力军。
  龙头企业发展是茶农增收的决定因素。对于近年来茶农种茶收入的增加,有72.5%以上的茶农认为,起决定作用的是龙头企业的发展。这是因为随着加工企业的发展,鲜叶收购价格上升,技术服务和生产资料供应更充分。特别是龙头企业在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方面的成功,能够有效促进鲜叶市场的繁荣。
  1.5营销能力
  不同的市场营销主体获得市场信息的渠道不一样。湄潭县72%的茶农是在家坐等茶叶收购者上门收购鲜叶,茶农自己并不外出联系茶商,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无专做茶叶生意的熟人,茶叶无销路;二是不是很重视茶叶,因茶叶收入只占家庭收入的一小部分。因此,对于茶农而言,有无市场信息渠道不是很重要;茶场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是通过固定客户、朋友或熟人。湄潭县虽然成立了茶叶协会,但是茶场无法通过这一渠道获得信息。由于茶场没有人员做关于茶叶销售、消费方面的调查分析预测,因此,茶场也无法利用这一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