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共图书馆讲座若干问题的认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炜红 钟剑 时间:2014-06-25
  3 对讲座品牌塑造的“本土化”认识
  21世纪是注重创意、塑造品牌以增强竞争力的年代。目前已经开展的图书馆讲座都试图以各种方式努力提高讲座的影响力,强化讲座的品牌色彩,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大多数还是局限在本地或本区域,尚未形成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图书馆讲座品牌。讲座品牌的塑造,离不开内容的策划和讲师的包装两大重要内因,特别是公共图书馆所创办的讲座,应立足于自身文献收藏、整理、加工进而为社会服务的特质,而不能仅仅依赖名人、数量、媒体等来增添“名声”。任何品牌都具备深刻而多元的思想及文化内涵,这是品牌的核心和灵魂,是产品的生命力。对于公共图书馆讲座这种产品,本土文化就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独一无二、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宝贵讲座资源,这种具有强大精神张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既能凸显讲座的个性化、特色化,又可以不需付出很大成本来组织,可以事半功倍地实现并增加品牌的凝练。如首都图书馆“首图讲坛”对《走近故宫大型系列讲座》《解密尘封档案、撩开历史帷幕——纪念北平解放60周年主题讲座》等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又兼具全国性乃至世界性文化历史主题讲座的开发与推广,就是具有品牌运作的特质和行为,这种讲座如能在全国公共图书馆推而广之,一定会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首图讲坛”的品牌公信力和感召力的形成亦会成为必然。其次,讲座因讲师而“誉”,讲师因讲座而“名”,这是互补的,但讲师的打造,往往易被图书馆忽视。每个地区除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外,还有很多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丰富讲课经验和较强现场把控能力的讲师,但更多的图书馆却把主要精力放在讲题的制订、设计上,而无暇或无意识注重对本土讲师的培养、包装和推荐,简言之,就是没有打造“名人讲师”的意识,这是很可惜的。走上“百家讲坛”而名声大噪的讲师不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吗?公共图书馆的同仁也应该有这种经营意识,通过培养、包装、宣传和推广来成就更多的本土讲坛名家,增加自身的竞争力、影响力,切忌追求品牌的表面化、现象化,以致舍本逐末、事倍功半。只有多管齐下,强化内功,内外兼举,才能使讲坛朝着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化方向健康发展。
  
  4 对讲座资源共享中图书馆精神缺失行为的认识
  在时代发展中,图书馆精神的作用尤显重要,它体现了公共、平等、开放的时代意识,减少和消除了馆与馆之间、馆与民之间的种种鸿沟,促进了全社会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人类知识的交流和利用。目前,在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的项目共建、资源共享、信息互换和援助等方面,除上海图书馆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外,其他图书馆鲜有此举。馆与馆之间暗中存在的竞争意识,使他们不愿尽力去相互引荐讲师,进行开放式交流,特别在名师大家的邀请上,相互“屏蔽”的现象尤为明显。对于讲座工作起步艰难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如果想邀请知名讲师提升讲座影响力,是需要费相当大功夫的。此外,省级馆或先进馆在与地市馆或落后馆交流时所显示出的强烈的优越感,也令小馆们“敬畏”三分。再者,缺少一种和谐的平台和机缘,使同行们不能充分相互交流和沟通,取长补短,培养情感,消除彼此间陌生感,增加工作友谊,共为讲座发展建言献策。这些现象均是图书馆精神缺失的具体体现,无形之中损害了本就不发达的中国图书馆事业,挫伤了图书馆合作与发展的情感,有悖于图书馆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核心价值观,应值得同仁们认真反思。
  
  5 对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责任的认识
  在此次公共图书馆讲座工作研讨会上,国家图书馆表达了成立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的倡议及为各馆建立一个相互交流的网络平台的意向,同时与会代表也对联盟的成立表达了强烈的期待。这对加强馆际间的合作交流、互通有无、共谋发展无疑是件好事。但讲座联盟的成立绝非是一蹴而成的事情,对于讲座联盟的主创(办)单位而言,必须对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有充分而清醒的认识,绝非限于字面或口头上的一种意识的表达,更不是一种可以获得声名地位的手段或上级单位项目支持的一块“金”字招牌。首先,她必须具备强烈的事业使命感和崇高的人文奉献精神,让被扶助的图书馆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实惠和关心;其次,有丰富的馆际讲座工作的合作经验,能驾轻就熟地把资源共享的工作开展起来;第三,有纵览全局的大局观和超强的组织能力,能对全国各馆的讲座资源进行有机的组织和协调。上海图书馆长期以来的艰辛劳动,实际上已为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的成立积淀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总之,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巨工作,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工作准备。
  上述均为笔者参加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工作研讨会后的一些感想,希望它会对我们继续办好讲座有所帮助,同时,也期待同仁们能站在讲座服务的基点上,全方位地审视公共图书馆工作中诸多认识的盲点或误区并加以改进和完善,将公共图书馆的讲座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使公共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促进中国图书馆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宗义.当代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再认识[J].图书馆论坛,2007(6):103.
  [2] 曹 宁.国家图书馆讲座工作的发展历程与若干思考[R].在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工作研讨会上的发言,2009.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