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CAI认识的四大误区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黄丽红 时间:2010-08-15

摘要:以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走入课堂,引起了教师观念等诸多因素的深刻变革,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然而随着对CAI的探索、实证,许多对CAI的认识问题困惑着我们教学第一线的老师:CAI如何与学科达到有机整合?如何摆正CAI与传统教学媒体的关系?CAI能否替代传统教师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对CAI进行理性的认识,进一步研究和探索CAI与传统教学的整合方式,构建CAI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 传统教学媒体 教育最优化 课件操作界面 多媒体万能取代论 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指的是利用计算机来帮助教师实现教学功能。多媒体计算机集图形、动面、声音、文字、符号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文并茂、视听交融、动静兼备、交互性强、信息量大,它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而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立体化的方式把信息知识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

我校于1997年就开展了"利用多媒体,优化教与学"的课题实验,探索CAI对促进教师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作用。在实验中,我们走过弯路,也进行过反思,寻求过对策。我们清醒地认识到:CAI是一把"双刃剑",恰当地使用它是教育创新、教育化的有利工具,不恰当地强调它的威力,无限制地泛滥应用,势必给教学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我们应正确对待CAI,在思想认识上走出四大误区:

一、传统媒体过时

传统教学媒体一般是指示教板、教学挂图、实物模型、录音机、幻灯机、录像机、投影仪等。与现代多媒体计算机相比,它们显然是很落后了。于是有人视其为"过时",弃之不用。此举实在不可取,主要原因是:

1、传统教学媒体有自身的优越性。传统教学媒体不仅操作简单灵活、方便快捷,而且它还有特殊的功能,如投影的静物显示功能、幻灯的实物放大功能、实物模型的立体空间展示功能等,这些都是多媒体计算机取代不了的。比如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142页有道思考题:建国路小学四、五年级同学去参现科技展览。346人排成两路纵队,相邻两排前后各相距0.5米,队伍每分走65米。现在要过一座长889米的桥,从排头两人上桥到排尾两人离开桥,共需要多少分?小学生空间观念较差,不能理解题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往常我就利用CAI课件,在演示队伍过桥的同时设计两条与队伍同步进行的红色示意线。通过演示,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出示意线就是队伍共行的路程。可这样演示,一则无法及时调整演示节奏,二则无法照顾全体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以后在教学时,我干脆改用队伍过桥的投影片,还特意设计了一张示意线的遮盖片,不让其一目了然,并且在课堂上分三步演示:静止画面;不露示意线队伍过桥;露出示意线队伍过桥。投影所呈现的直观画面可以反复出现,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演示节奏,以便于学生观察、接受、加工处理信息。这样, "好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既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又取得了教育最优化的效果。可见,投影这一电化教学的"常规武器",操作简单灵活,在教学中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深切把体会到:教学媒体的先进与否与教育、教学最优化并无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因此,我们与其一味"追赶时髦"、贪洋求新,不如避难就易、就地取材。

2、传统教学媒体符合教师教学现状。当前,教师计算机操作技能相对滞后,教师为了一节公开课能获得成功,计算机肯定是要用的。于是,为了这一节课,学校要特意配备电教老师帮他绞尽脑汁设计脚本,帮他夜以继日泡在电脑备课室制作课件,苦到多日才磨出一个课件。而且教师为了上课操作简便,一般都要求课件制作者把课件设计成"线形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盘或鼠标,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笔者曾亲眼目睹一位教师在上课时,因多敲了一个键,便使画面出现了不该出现的内容,一时之间又无法回到需要的内容去而尴尬不已。

3、继续利用学校传统教学媒体资源。很多学校经过多年的积累,在传统教具装备方面比较完善。不仅硬件配置齐全,而且幻灯片、录音带、录像带等软件也很配套,如果让其闲置,实在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再说当前一些城市大中型学校能应用现代技术进行教学,而许多城郊小学虽然购置了计算机硬件,但是软件装备却跟不上,电教老师缺乏,只好把计算机搁置一边或挪作他用,更多的小学就根本无法配置多媒体计算机。

以上种种原因,决定了我们不能盲目地舍弃传统教学媒体而去过分宣扬传统教学媒体过时。

二、课堂教学"满堂电"

有些教师认为:既然要推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就必须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于是,在上公开课时,不管用得上用不上,教师在课堂上从头到尾都使用计算机 ,把传统教学的"满堂灌"为"满堂电"。

教育心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地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无意注意越多,教学信息的传递过程受到的干扰也就越大,这很不利于学生接受信息。因此,教师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而不要一味地追?quot;满堂电"。CAI课件,不求多,但求精。如果过于追求动态效果,在小处做大文章,把它搞成教学内容的图解式的连环画或魔幻式的戏法,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课堂教学。一堂课能不能上好,主要看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如果在此基础上,再灵活运用CAI课件,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在当今教育教学中, CAI尚且是一个新生事物,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还是一个正在探讨、实证的过程,我们应该把它定位在和以往教育媒体平等的地位上,作为常规教学的辅助手段,该用时就用,不该用时不要用,有效配合教师、学生,使教师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而不要去盲目地追求"满堂电"。

三、课件界面花哨

笔者曾观摩过一些评优课、公开课,这些课的课件有的往往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颖"、"花哨"、"动感"等效果,无论什么图形、图像、动画、影像等都一股脑儿展现出来,旨在体现内容的丰富、功能的强大、表现手法的无穷。学生们面对声像俱佳的课件都很兴奋,可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因为界面的"花哨"虽然从心理上加深刺激了学生的感知,但却显得主次不分、喧宾夺主,有的画面甚至成为影响教学的累赘。比如有位教师教学九年义务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时、分的认识》时,为了增强画面的动画效果,特意在钟面分针的一端设计了一只小巧玲珑的米老鼠,米老鼠伴着分针"嗒嗒"地跳动5格后,教师问:"分针走了几小格?"许多学生一片茫然。学生的注意力全都聚焦在米老鼠上,哪里顾得了数分针跳了几小格?可见,一个优秀的CAI课件,应尽量少用与表现内容无关的图像、声音,它应该是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在设计时应把重心放在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突破方法的推敲上。在此基础上,尽量把外在形式设计得精美些。如果CAI课件操作界面重形式美,轻内容实,这无异于舍本逐末、买椟还珠。

四、否定教师作用

多媒体机的交互性、大容量、超文本等功能可以实现对教学过程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于是,一些激进的理论家认为:"学校教育将会消失,教师的地位不复存在,多媒体计算机就是一位全知全能的教师。"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美国儿童电脑教学课程专家毛尔科维奇尖锐地指出:"先进国如美国和德国,所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以为电脑可以代替教师。到了最近,他们才逐渐明白,人才是最好的教育工具!"我们不能把教育的性提升到极端而去蔑视教育的人文性。英国也曾试办过完全采用化教学手段和计算机程序控制自动化教学的学校,不聘用教师,采用计算机控制的程序教学。但这种尝试失败了,试验者发现,教师的地位是无法代替的。教学机器无论怎么先进,都仅仅具有反馈应答的功能,它没有生命,无法真正顾及学生的兴趣、情感。学生跟机器交流和对话,不论设计得怎么精巧,总是不能充分体现情感间的交流,因此,学生的兴趣也不会长久。授业、解惑可以只靠计算机,而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炬却需要教师的情与爱──因为人是需要情感交流的。课堂上的动态交流,不仅仅是知识的流动,还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流动,尤其对于小学生,教师往往通过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就能与学生达到心与心的沟通。如今强调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对完整、健全的人格的追求与培养,即强调教育的人文精神,凸现教育主体的人格特征。要完成对健全人格的培养,就不能是只顾认知不理情感的教育。而在我们的课堂里,师生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教师的人格魅力的感染熏陶等人文环境建设是任何媒体难以替代的。由此,"人们应该使教育回归生活,重视现实生活教育,面对面的教育是永远不可取消的。"托斯顿.胡森也曾在《教育的目前趋势、世界教育展望》中指出:"不要把学校看作一个教学工厂,因此,机器不能代替教师,在有理由用机器代替教师的情况下,也必须把这种教学看成反常。"。特别在计算机智能技术还不十分完善的今天,更不要去大肆渲染多媒体万能取代论,否定教师的教化功能。

德洛克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出:"教育应该帮助人们与传媒和信息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今天,在CAI给课堂教学带来质的飞跃的惊喜之余,我们更应对CAI进行冷静的理性思考,摆正CAI与传统教学之间的位置,在实践中探索并建立信息时代教育教学的新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教育教学沿着健康的道路向前。

参与:
⑴王毅:《时代语文教学的思考》,《人民教育》2001年第7期。
⑵钟志贤、刘景福:《网络教育的情感缺失现状及其对策》;凌燕:《运用投影优化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中小学电教》2001年第9期。
⑶《"利用多媒体,优化教与学"课题研究的回顾与》,龙岩师范附小课题组。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