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知识转移共享论略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淼 时间:2014-06-25
       4.2提高馆员知识转移共享的能力:转移共享知识的能力是指将拥有的知识转移共享给接受者能够吸收的形式的传授能力。这种能力也主要取决于拥有者的知识基础。知识拥有者向知识需求者进行知识转移共享的先决条件是传授知识的能力。而决定知识转移共享的程度取决于知识拥有者转移知识的意愿。 
        4.2.1营造自愿信任的氛围:知识转移共享是在共享双方相互信任的状态下产生的合作行为。但从现状来看,转移共享双方的不信任已成为知识共享的一大障碍因素。共享双方之间的不信任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其一,馆员之间(或馆员与组织之间)的不信任。其二,馆员对领导的不信任。
  那么,如何在图书馆营造互信的氛围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提高馆员的信任度:①建立共同愿景。 ②开放。 ③公平。 ④诚实。 ⑤沟通。 
         4.2.2 采取有效的激励对策
        知识转移共享是人的一种行为方式。根据行为科学,行为是由于个体需要引发足够强度的动机而自觉进行能够产生某种影响和结果的社会活动。而动机的形成又取决于人的内在需要和外界刺激。因此,管理者可以通过外在刺激对馆员进行有效的激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动机,从而使其自觉地进行知识转移共享(激励过程见图示)。然而,激励对策要根据不同的人群采取有所侧重的激励手段即:要有有效的资源投入作保障;制度的保障;
        4.3 提高接受者的学习能力:影响接受者学习能力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接受者的素质,另一个是培训的有效性。因此,对用户进行培训,并努力降低用户的获取成本,强化接受者的学习意愿,是保证知识转移共享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4.4保证知识转移共享通道的通畅:转移共享通道是否通畅取决于建设知识转移共享通道及知识转移共享能否顺利完成。如果知识转移共享的各方面条件具备,而转移共享通道建设得不好,知识转移共享则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要使转移共享通道顺畅,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技术体系;建立知识转移共享的制度体系;建立学习型组织。
  5.图书馆知识转移共享的前景
  知识转移共享就是知识的社会化过程,这个过程对个人和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正规教育是知识转移的一个基本途径,文献交流和阅读是另一个基本途径。我们的知识积累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非正规的家庭教育、正规的学校教育、文献交流和学习的自我教育。而图书馆的知识转移共享的基本目标包括:非具体化的扩散和具体化的知识扩散。非具体化的知识转移(扩散)是将包括专利、授权,或专门知识形式之知识、技术知识等知识转移到需要知识的接收者;具体化知识转移是集中专家智慧,与知识接收者一起将新科技整合到机器、设备或产品,是知识转移的生产力性质的体现。所以图书馆的知识转移转移共享不仅要知识空间转移共享,也要实现知识的时间、形式、质量的转移,更要努力实现知识从知识态向应用态转变。成功的知识转移共享,是知识的接收单位能累积或吸收新知识。为此,在图书馆的知识转移转移共享过程中,必须解决知识的传播、解释和沟通,这是知识转移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而这显然与知识传播渠道建设、知识的组织存储、用户的教育等密切相关。图书馆要达到知识转移共享的高效率,必须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 陈浩义,孙丽艳. 图书馆知识转移机制研究.图书馆建设,2007(3).
  [2] 张红莲. 图书馆知识转移机理与模式探讨. 晋 图学刊,2007(1).
  [3]谭大鹏等. 知识转移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图书情报工作,2005 , (2).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