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学校体育中的“三育”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舒楚农 时间:2010-08-18

  摘要:本文尝试着把学校功能分为育体、育智、育心三方面,并分别加以探讨和分析。旨在进一步认清体育教学的多向性功能作用,挖掘潜力,为进一步搞好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学校体育 育体 育智 育心 

  学校体育,严格地讲是一门有别于语数外等学科的特殊,它不象语数外,只单纯承担某一学科的教学任务,而是要承担对学生的全面教育。然而在过去,由于传统封闭观念的影响,学校体育成了与语数外一样的学科课程,而属于学校体育中的课外活动和课间操,更没得到应有重视。这种不正常现象在“文革”期间表现尤为突出,那时,课外活动可占它用,课间操可砍掉,甚至连体育课也改成军体课或劳动课,因而严重制约了学校体育的正常,导致学校体育教育功能出现混乱。今天,改革开放,使学校体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学校体育教育任务的特殊性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和落实,为配合当前学校体育的大好形势,进一步认清学校体育的特殊性任务,深化教学改革,本文把学校体育的特殊性——多向性功能特征归纳为育体、育智、育心三个方面(如图1)并分而议之,旨在全面发挥学校体育的育人特性,为更好地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服务,实现快捷高速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的。 

  1 主体功能—育体
  学校读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发育最关键、最敏感的高峰时期,它包括了从少年到成年的全部过程。在这个时期,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对学生体质和健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众所周知,人的生命是一个不断地新陈代谢过程,随年龄的增长,其机体也不断发展变化,特别是在校学生,更需积极加以引导,合理参加一些活动,以利健康成长。而学校体育,就是要从多方面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成长,并通过技术技能的学习和习惯培养,使学生终身受益。根据教育部要求,两课两操的总时间,按每周五天,应为255分钟(如图2),平均每天应有近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但在过去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封闭自守的思想影响,没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到应有位置,两操时间可任意改为作数理化练习;两课时间也以所谓抓重点为由随意改为其它课。如果说少数正规学校能保持每周的两次体育课,也仅占体育活动时间的35%,而在上课过程中,由于认识上的错误和社会偏见,部分体育教师也马虎了事:“使体育这一人类自身掌握的,极富生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变成了简单、僵化、枯燥的固定程式”。造成了学生体质普遍下降的教训,使一些精英,如陈景润、张广厚、罗健夫、蒋筑英等英年早逝。“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没有健全的身体,良好的体质,就不可能真正学好知识,更谈不上成为社会所需人才。正如伍绍祖先生在97年第一期《体育史》所提出的:“体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增强人民体质”。因此,学校体育必须紧紧抓住育体这个主体。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技能与习惯”。这给当前的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当前的社会,由于生产的社会化,自动化和管理制度日趋严谨。不可避免地导致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和学习更紧张,对体质要求也更高,因此,学校必须紧紧抓住育体这个中心,培养出一代高体质的社会适应型人才。当然,另一社会现象也应引起充分注意,由于当今化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出现了诸如:肥胖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所谓的“现代文明病”。这一方面是由于人类体力消耗急剧下降,另一方面也与体质基础差有关,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学生时代的体质基础没打好,即学校体育在完成终身体育教育任务上存在严重误区。教训就是借鉴,在当今深化教学改革的大好形势下,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争取早日走出学校体育的误区,总之,健康是人类第一需要,只要学校体育还存在一天,就不能忽视其主体功能—育体作用。
  表为时间分布

体育课

课外活动

眼保健操

课间操

35%

35%

9.8%

20%


  2、潜在功能—育智
  聪明才智,是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回顾人类历史的发展不难发现:从劳动创造人开始,体力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体力不仅创造了人类所需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了人类的精神文化,它不仅改造了社会和自然,也发展了人本身,体力是人类健康的象征和标志。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如果有人说:当今社会与以往社会有何不同:显而易见的答案是当今社会更丰富、更发达、更繁荣,而这种勃勃景色的根源,除了人类在体力上付出的巨大代价外,更重要的方面是人类智力高度开发。当今社会,大到太空漫游,小到基因析疑,从机器人的发明到克隆现象的发展,无一不与高度智力化的人类有关,特别是计算机的发明,使人类发展“几乎超越了人们想象能力的时间压缩。②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今的科技发展对智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并随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智力的发展也将再上一台阶。其实早在几年前,我国就提出要“消灭三大差别”而脑力与体力的差别就是其中之一,但由于时代局限,那时仅为一种带有模韧阶级观念的理想模式口号,今天随着社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各种复杂系统的产生,特别是每秒可运算亿万次的计算机普遍运用,使体脑差别的消除成了可能。一方面它使社会化大生产变得简单——仅需反复的重要操作,并且完全可由机器人替代:而另一方面,它又对生产的工作人员(包括工人、管理员和设计工程师等)的智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为踏准当今社会进展节拍,学校体育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智力培养。众所周知,学校体育与其它教育相比,是几乎完全脱离了封闭式的狭小教室,它能让学生回归自然,使学生们在大自然的广阔天地间能展开丰富的思维,自由的想象,发挥和创造,特别是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不断创新的形势下,诸如乐、动、育为一体的启发式教学新模式不断出现,更提供了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的条件和环境,使学生能在学技术知识中探索人生真理,在运动练习中寻求创意,在实现和成功中体现自我,从而真正实现大脑的开发与拓展。因此,发展智力是社会的召唤,时代的需要,作为一种人体的潜在功能,学校体育必须予以充分的挖掘。 

  3、保障功能—育心 
  育心,并非单纯指心上的心理,而是指学校中的“德育”。其内容不仅有、思想和道德品质,还包括情感、意识、行为、个性等多方面特征。当前的在校学生,正是世界观和人生现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一方面对社会,人生和自我开始有所认识,另一方面,其个性心理并不成熟,在诸如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等方面渴望得到有益导向,在需要、兴趣、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又急需得到正确指引。而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它通过练习和相互中的交往等实践来探索人生真话,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对于解决学生此时期的各种疑虑,促进其社会化过程,尽快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变化的需要,有非常积极性的意义,因此,学校体育不仅要使学生在体质上有所加强,在智力上进一步拓展,在心灵上也要有一个良好构架。只有把遵纪守法,助人为乐,勇于开拓,关心集体,友爱同志,承受挫折,陶冶情操,个性发展,自我实现等方面与学校本身的兴趣、娱乐、欣赏、成功、满足等特性紧紧结合在一起,并通过组织实施过程增进相互交往,扩大影响,才能真正提高学校体育的效率和质量。当前我国的化建设正处于之交的关键时期,要努力培养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要造就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并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新世纪的一代新人,就必须紧紧抓好学校体育之心育,使学生们在共产主义人生观,爱国主义优良传统,集体主义思想、高尚品质和良好情操等方面受到全面的良好教育和培养。因此,如何创造条件,提供适宜环境,培养具有现代献身意识的新世纪人才,将是当今学校体育的必然发展方向。
  结束语
  综上所述,育体是学校体育的主体功能,但“随着我们从社会进入信息社会,我们要用脑力而不是体力来创造,而今天的技术又将扩大并提高我们的智力”。②并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首要的关键问题,因此当前的学校体育,育体、育智、育心必须同步进行,缺一不可。正如曲宗湖先生在《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前景》中所描述的:“在促进学生身体和技能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养成意识,能力和习惯,并获得心理和感情上的满足,即体现‘多功能’的发挥。”科教兴国,学校是根本、人才是关键,本文对学校体育的多功能特征进行探讨和分折,自在抛砖引玉。为进一步搞好学校体育工作,培养出一代新型的21世纪人才作出贡献! 
  注释: 
  ①曲宗湖等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前景 
  ②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③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

  主要资料: 
  曲宗湖等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前景学校体育96.7 
  华东市大教科院新技术革命与教育华东师大出版社84.5
  [美]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84.2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