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知识转移共享论略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淼 时间:2014-06-25
内容摘要:介绍了图书馆知识转移的概念, 探讨了图书馆在社会知识转移过程的功能与作用, 图书馆知识转移共享的模式,知识转移机理, 以及图书馆协助用户提高知识转移效率和效果的服务策略。
关键词:图书馆 知识转移 知识共享      
        1.现状(难点)模式/型做列举
        1.1 图书馆知识转移共享的概念
  在本世纪初,国内外的知识转移共享研究逐步拓展到图书馆领域,所谓图书馆知识转移,是指通过一定的管理理论和技术,对图书馆内外各种知识资源进行挖掘、选择、整合,使知识在个体、群体、组织之间流动并形成良性循环,从而缩小知识差距、实现知识共享、促进知识增值的过程。一般来讲,它是个由知识势能高的主体向知识势能低的主体流动的过程,知识转移可以是知识拥有者和知识需求者之间的直接转移,也可以是有第三方参与的间接转移。图书馆作为社会知识的集散地,在有第三方参与的知识转移共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2 图书馆知识转移共享:图书馆知识转移共享包括馆内知识转移共享、馆内外知识转移共享和馆外知识转移共享三种主要类型,是图书馆提供增值服务,实现自身价值溢出的一种重要方式。
         1.2.1 馆内知识转移共享模式:馆内知识转移共享主要指馆员间隐性知识转移,这里的隐性知识主要指馆员的工作心得体会与技巧等。 
        1.2.2 馆内外知识转移共享模式:通过馆员劳动,将馆内知识转移共享给其用户的馆内外知识转移可以称为合同型知识转移共享。是图书馆知识转移共享的主要形式。
        1.2.3 馆外知识转移共享模式:馆外知识转移共享使用的是一种最广泛意义上的pull-push机制,它通过为各相关方提供条件,成立松散结构的学习组织,来促进知识的转移,因此它也可称为指导型知识转移共享。它是图书馆提供增值服务,实现自身价值溢出的一种重要方式。 
        2.图书馆知识转移共享的模式:通过对图书馆知识转移共享的机理分析表明,无论是发生在图书馆内部的知识转移共享,还是馆际之间的知识转移共享。其发送方和接受方都可以是个体、群体和组织,它们是图书馆知识主体的构成要素。 
        2.1 现有改进型转移共享模式:现有改进型转移共享模式是指对与自身有合同关系的用户(持有本馆或与本馆有协作关系的图书馆的阅览证的读者,或与本馆建立临时协作关系的用户),以提供文献和提供用户培训的方式,转移图书馆知识和使用图书馆的知识。同时,隐性知识的转移也不能忽视,图书馆有一套规范获取馆藏文献的各种方法,这些方法也应转移给用户,它决定了对显性知识的使用程度。
        2.2 理论指导型转移共享模式:指导型转移共享是指图书馆为自身相关方(主要指出版者和读者)构建知识转移共享平台、促成他们之问知识转移共享的过程。指导型知识转移共享模式为各相关方提供条件,通过成立读者联谊会,将有志读书学习、热心交流者纳为会员,以宣传、帮助、推广、交友、共创为宗旨,激发社会读书热潮的形成。
          3 知识转移的形成机理
        3.1 知识缺口与知识需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知识的需求和知识现状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
        3.2 知识螺旋运动: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显性知识,另一种是隐性知识。显性知识能够用规范、系统的语言加以表述,易于传播和交流。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体化的知识,具有强烈的背景关联性,不能够用语言进行充分的表述以致于不易传递给他人隐性知识是图书馆知识资源的主要源泉,而隐性知识的高效流动与共享则是图书馆成功的关键。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虽然在概念上可以区分,但它们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3.3 知识转移共享的活动方式:经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属于知识转移共享的量变过程,第二阶段和第四阶段属于知识转移共享的质变过程。与其相对应分别存在着知识转移共享的四种活动方式:知识转移共享在个体之间的活动方式;知识转移共享在群体与组织之间的活动方式;知识转移共享在个体与群体之间的活动方式知识转移共享在组织与个体之间的一种活动方式。
   4.具体实现策略
        4.1图书馆知识转移共享具备几个要素:知识、知识结构、认知模式等方面是图书馆知识转移共享具备的几个基本要素。如何使这几个要素和谐互动是图书馆知识转移共享模式构建和分析中需着重考虑的问题。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