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寄生和槲寄生不宜混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周风云 时间:2015-06-05

  5  化学成分

  桑寄生:枝、叶含广寄生苷即扁蓄苷(avicularin),并含槲皮素(quercetin)等。槲寄生:茎叶含齐墩果酸、β-香树脂醇(β-amyrin)、内消旋肌醇(mesoinositol)及黄酮类化合物;叶还含黄槲寄生苷A、B及羽扁豆醇(lupeol)。

  6  性味、功能主治及药理作用

    桑寄生和槲寄生性味平,味苦、甘,均可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胎动不安、高血压等。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两种植物在药理作用方面还是有所不同,各有侧重。

  周氏等[1]研究发现,桑寄生和槲寄生的药效活性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且多以黄酮苷形式存在,但桑寄生的黄酮苷主要是槲皮素,槲寄生的黄酮苷主要是圣草酚和高圣草素。桑寄生不含齐墩果酸;槲寄生含齐墩果酸,而齐墩果酸具有消炎、强心、利尿和抑制S180瘤株生长作用。桑寄生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和较强的降压作用;槲寄生则具有很强的降压作用,抗炎作用却不明显。有资料显示,槲寄生治疗癌症的适应症很广,不仅对动物移植性肿瘤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且还具有较明显的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作用;另外,槲寄生对心律失常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2]。而桑寄生则没有上述功能。

  7  讨论

    桑寄生和槲寄生历史上就有混用的情况。桑寄生是华南、江南、西南地区药材流通的主流产品。槲寄生是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主流品种。而在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等地,两种药材在流通领域呈交叉重叠状况。本院位于江苏苏南地区,一直是把槲寄生作为桑寄生来用。但从两种药材的来源、形态、成分、药理作用来看,两者是有区别的。桑寄生和槲寄生这两大品种的混用是造成寄生疗效不确定、不稳定,甚至可能导致相反作用(因寄主复杂)的主要原因。所以,应当正本清源,按品种正确使用。

【参考文献】
    [1] 周汉华,吴家荣.桑寄生与槲寄生初探[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9,21(4):59.

  [2] 朱顺和,俞国瑞,黄铭新,等.缺血心肌中环核苷酸的改变及槲寄生对其影响[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4(9):54.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