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组分多靶点理论和高通量筛选技术的民族药物开发创新思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5-19

   
  高通量筛选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寻找新药的高新技术,采用体外方法寻找对特定靶点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以高效、快速、大规模为主要特点,可克服传统药物筛选方法不能适应大量样品的同时筛选的不足,且有利于从分子与细胞生物学水平上对复方制剂多组分、多靶点的作用机制进行解释[21]。王月华等采用高通量筛选技术,根据方剂的适应证和功能主治,建立多个与疾病相关的体外药物筛选模型,对从方剂中制得的上百段连续组分进行多方面生物活性筛选,经过综合评价,判断有效成分,以有效成分组组成新的复方制剂。继而采用动物模型和体外实验的方法,对新方剂的作用进行药理学研究,并与原方的全成分提取物进行比较,评价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的实际效果,并探讨其主要作用机理[5,12]。该研究得到的新药效果良好,中国医学科学院正在将其进行产业化。
   
  此外,药效的强弱与药效组分剂量配比密切相关,针对中药复方在剂量与药效方面表现出的非线性现象,商洪才等[21]提出基线等比增减法,适用于效应明确、含有两味药的小复方的优化。王睿等[23]进一步提出实验设计(ED)-非线性建模(NM)-多目标优化(MO)的三联法,用三个相关联的环节实现多个药效指标达到综合最优的多目标优化。
   
  对以上方剂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我们发现,大多数研究机构仅限于对中药小复方的研究,如表1所示,以期由简入繁、逐步深入。表1  我国在研代表性方剂药味数量统计(略)

  3  民族药大复方的研究思路

  少数民族用药与中医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也独具特色。以藏药为例,许多药方都在25味以上,有的甚至高达百余味,如七十味珍珠丸用药达七十味之多,其成分的复杂程度远在中药之上。如果从两三个简单药味的配伍开始研究,显然不具有现实性。如何快速有效地展开民族药大复方的研究将是我们要突破的瓶颈。我们将依靠现有的设备与技术,从基础工作入手,借鉴中药复方的研究思路,结合民族药的自身特点,对民族药大复方做尝试性研究。具体思路如下:采用化繁为简的方法,用中压或高压制备液相色谱技术将复方水提物进行划段分离,降低研究目标的复杂性,快速制得一系列组分,建立供活性筛选用的样品库。采用体外筛选的方法,克服整体动物实验样品用量大、速度慢、只能进行药效观察的局限,对样品库中的样品进行快速活性筛选,选取活性高、毒性小的各段组分进行组合与剂量配比考察,组成新的组分配伍复方,选用适宜的整体动物模型将其与原方进行对比,最终获得疗效显著提高而毒副作用降低、靶点明确、质量可控的民族新药,并以多组分多靶点为指导对民族新药的配伍原理进行初步阐述。在具体的研究工作中,如何尽量获得庞大方剂的全组分、如何使不同组分得到有效分离、如何大量制备微量组分,以及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稳定可靠的体外筛选模型,克服体外环境与体内环境的巨大差异引起的错筛、漏筛现象都将是我们需要攻克的重点难点。
   
  总之,以多组分多靶点的整合调节思想为指导,采用高新技术,突破常规,加快对民族药物的基础研究与创新民族药物开发,是推动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潜在力量,也是实现民族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王 睿,梁鑫淼.中药复方的复杂性特征与方法学探讨[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4,18增刊:98.

  [2]Patel AM, Sundt TM 3rd, Varkey P. Complexity science: core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for medical practice [J]. Minn Med, 2008, 91(2):40.

  [3]张伯礼,王永炎.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以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J].中国天然药物,2005,3(5):258.

  [4]杜冠华.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研究[J].中成药,2002,24(11):878.

  [5]王月华,张海霞,李 奇,等.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的高通量筛选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1):64.

  [6]石任兵,刘 斌,石 钺,等.中药复方化学与创新药物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3,5(6):6.

  [7]张伯礼,王永炎,商洪才.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的理论和方法[J].继续医学教育,2006,20(19):89.
  
  [8]张伯礼,高秀梅,商洪才,等.复方丹参方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理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3,5(5):14.

  [9]梁鑫淼,徐 青,章飞芳.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19(3):218.

  [10]梁鑫淼,钱旭红,惠永正.《本草物质组计划》的设想与建议[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7,9(5):1.

  [11]范妙璇,王宏洁,李晓明,等.小承气汤化学成分研究及挥发油成分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9):1027.

  [12]Li Zhang, Xinrui Cheng, Guanhua Du. A new methodology that improves the neuroprotective propertie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 NaoDeSheng[J]. Asi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ines, 2007, 2(6):1.

  [13]丰加涛,徐 青,薛兴亚,等.中药标准组分制备与组分库的构建[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6,8(3):95.

  [14]徐 青,王金成,郭志谋,等.中药组分选择性分离材料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6,8(3):74.

  [15]肖远胜,徐 青,金 郁,等.中药标准组分系统分离制备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6,8(3):79.

  [16]章飞芳,张 峰,薛兴亚,等.中药组分的系统化学表征[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6,8(3):85.

  [17]Kandimalla VB, Ju H. Molecular imprinting: a dynamic technique for diverse application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J]. Anal Bioanal Chem, 2004, 380(4):587.
 
  [18]Blom KF, Glass B, Sparks R, et al. Preparative LC-MS purification: improved compound-specific method optimization [J]. J Comb Chem, 2004, 6(6):874.

  [19]Strege MA. Hydrophilic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of polar compounds for natural product drug discovey [J]. Anal Chem, 1998, 70:2439.
 
  [20]张 岩,徐 青,薛兴亚,等.葛根组分库的构建[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6):62.

  [21]Mishra KP, Ganju L, Sairam M, et al. A review of high throughput technology for the screening of natural products [J]. Biomed Pharmacother, 2008, 62(2):94.

  [22]商洪才,张伯礼,王永炎,等.一种适用于中药小复方配比优选设计方法的建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3,9(3):1.

  [23]王 睿,王永炎,朱建平,等.复方剂量配比多目标优化的ED-NM-MO三联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12):887.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