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杧果茎的挥发性成分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5-19

  取该提取物10 μl进样。用GC/MS仪器分别进行分离测定。

  2.1 气相色谱条件SE230弹性石英毛细管柱为HP-5MS 5% Phenyl Methyl Siloxane (30 mm×0.25 mm×0.25 mm),柱温50℃(保留2 min),以5℃·min-1升温至300℃,保持15 min;汽化室温度250℃;载气为99.999%的氦气;柱前压为52.501 8 kPa,载气流量1.0 ml·min-1;进样量1 μl;分流比20:1。

  2.2 质谱条件离子源为EI源;离子源温度230℃;四极杆温度150℃;电子能量70 eV;发射电流34.6 A;倍增器电压1 071 V;接口温度280℃;质量范围10~550 amu。

  2.3 定性分析通过HPMSD化学工作站,结合Nist05质谱图库和Wiley275质谱图库,同时结合有关质谱图文献解析,以此鉴定海杧果茎样品中的挥发性物质的化学成分。

  2.4 定量分析通过HPMSD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性成分中的峰面积相对百分含量。

  3 结果

  从海杧果茎的石油醚萃取物中检出44个色谱峰,鉴定出28个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63.900%。结果见表1和图1表1 海杧果茎的石油醚萃取物检出化学成分及峰面积相对含量甾烷-3,6-二酮C29H48O24280.660合计:63.9001 海杧果茎的石油醚萃取物的总离子流程图

  4 结论

  海杧果茎的石油醚萃取物中检出44个色谱峰,鉴定出28个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63.900%。海杧果茎的挥发性成分以脂肪酸、烯醇、烯酸类、甾醇类和烷烃类为主,主要脂肪酸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等。本实验为海杧果的深层次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陈封怀. 广东植物志,第Ⅰ卷[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7:431.

  [2] 广东省植物研究所. 海南植物志,第Ⅲ卷[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228.

  [3] 黄泰康.现代本草纲目(上卷)[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505.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