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部队开展心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尹文友,曾红霞 时间:2015-05-10

【关键词】  基层部队;心理工作;问题;对策

  近年来,基层部队心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干部战士都掌握了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识,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一线带兵人”不再把一些心理问题简单的归结为思想问题。笔者总结多年来在基层部队工作的经验,结合经常下团队检查指导工作,从中仍感到基层部队在开展心理工作方面还存在如下问题。

  1  问题

  1 .1  宣传教育的力度还不够

  1.1.1  官兵对心理咨询的了解不够  目前仍有较多官兵不知道心理咨询是什么、能起什么作用、什么样的人需要咨询。军队心理咨询就是咨询人员协助来访官兵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其终极目的是“助人自助”,主要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技术,通过咨询人员与来访官兵的协商、交谈和指导过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心理疏导[1],为官兵提供可行性建议,帮助他们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使其在认知、情感和态度上有所变化,解决其在学习、工作、训练、生活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轻度心理障碍以及各种适应不良等问题,从而达到自立自强、完善人格和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1.1.2  对心理咨询结果期望值过高  认为只要通过咨询就可以解决问题,咨询一次或几次没有达到目的就放弃。他们不知道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咨询师是需要时间去收集资料的,而且对心理咨询的效果评估也不一定恰当。其实,咨询师的任务就是帮助你调整好情绪,使你的生活工作步入正轨。

  1.1.3  害怕个人的隐私被泄露  不少求助者害怕个人的隐私被泄露,认为是难于启齿的事情,不愿向咨询师敞开心扉。其实心理咨询是对来防者保守秘密的,这是心理咨询工作者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1.1.4  把心理咨询与到医院看临床医生等同起来  不少求助者认为可以随时来访、咨询,没有时间限制。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心理咨询的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来访者的合作,还取决于咨询师的情绪状态。良好的咨询过程应该是:咨询师有良好的心境,求助者按照预约编号依次进入咨询室,每次咨询时间在1h左右。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可以通过摄入性谈话的方式了解求助者心理问题“症结”所在,并帮助其认识到这些问题,这样有的求助者就可以通过自我调适或改变认知达到咨询目的。常见的心理异常是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比较严重的心理异常可以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来加以纠正。

  1.2  缺乏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师级以下单位虽然每年按照上级分配的名额指派1~2名军医参加短期心理学培训班,但真正“科班出身”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人并不多。少部分心理咨询师虽然取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但是他们缺乏实践经验,还不能很好的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团卫生队的心理医生大多是由防疫军医或临床医生兼职的,他们不仅要进行心理咨询,从事本专业或行政管理工作,还要进行野外卫勤保障等多项任务,这样势必会占用他们从事咨询工作的时间。

  1.3  软件硬件设施不够完善  基层部队心理咨询室主要设置在师医院和旅、团卫生队,设备十分简陋,很多咨询室只有简单的桌椅,没有测试卡、读卡、训练软件和硬件,没有必备的书籍资料和治疗设备。有的咨询室虽然配备了一些设备,但并无实际用途,不能为官兵解决实际问题。

  1.4  编制体制制度不够健全  心理疏导与心理疾病防治是近年来才越来越受到重视的问题,基层部队的心理工作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1)师医院和旅、团卫生队没有相应的心理学专业人员编制,使兼职心理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2)没有一套完整规范的文书格式,心理咨询记录不规范也不完整。(3)专业人员培训不够,学习的机会很少,仅靠理论学习是不够的。(4)卫生事业费中没有设置专项心理咨询保障经费,使各项工作难以开展。

  1.5  各部门间协调配合不够  基层心理工作的开展不仅是为了教育、检查而开展,还要结合战士的心理与部队的生活、训练等任务,这样就更容易被战士接受。心理咨询只能解决一部分心理问题,心理工作的关键在于减少心理异常的发生,所以心理疏导、心理教育和心理行为训练必须同时跟上。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工作虽然没有明显的界线,但也不能用思想政治工作来代替心理工作,政治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要相互配合,各部门间要其抓共管形成合力,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部队各项工作顺利展开。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