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熊国华 时间:2017-03-19
                                      作者:田锁臣 吴铁军 刘志军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副作用小的避孕方法。深受广大育龄妇女的欢迎。据统计,我国妇女避孕80%以上使用IUD,尽管此法避孕的并发症发生率不高,但也不容忽视,现就IUD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1 昏厥 
        术时扩张子宫内口或术中反复刺激,有时引起过强的血管——副交感神经反应,表现为皮肤苍白、心律失常、以致昏厥或心脏停搏,应让该患者平卧,脚腿抬高防治。不能立刻恢复者,可予阿托品注射并立即抢救。 
        2 出血 
        2.1 术时、术后出血  IUD放置术时及术后24h出血量超过100ml,或者放置术后流血7~14天,出血量超过100ml者,可诊断为放置IUD后出血,严重者可导致休克。前者多系术中组织损伤所致,如子宫穿孔,宫颈管损伤,子宫内膜损伤,后者多为局部子宫内膜受压坏死,感染引起。 
        预防措施:(1)止血药及宫缩剂,补充适当的铁剂、蛋白质和维生素,支持疗法,出血较多者应补充血容量,如疑有损伤应试行取出IUD。(2)放置数天后的抗感染治疗,无效者应及时取出IUD。(3)如人流同时放置IUD后出血,应排除组织残留。(4)提高术者操作技术。 
        2.2 不规则阴道流血  表现为月经量增多,出血时间延长,止血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比较一致发现为子宫内膜纤溶酶活性和前列腺素增加,尚有子宫螺旋小动脉收缩,血管通透性增加,内皮素增加和激素受体量的变化,但也发现子宫或内膜的病理变化,如息肉、肌瘤。 
        预防措施:正确选择IUD类型及大小,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熟练掌握放置技巧以防发生月经失调,可适当选用抗纤溶药物,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类固醇及抗生素等药物,无效者应及时取出IUD。 
        2.3 疼痛和排出  疼痛一般系子宫强烈收缩所致,宫内放置IUD经常刺激子宫的排异性收缩,IUD过大者,症状更严重,也有个别放置IUD时,宫颈内口过紧,不能准确放置到宫底部而嵌在子宫峡部,术者却误认为放到了宫底部。以上一旦明确诊断后宜取出IUD或换置略小的或重新放置。故节育器的大小和支撑力为子宫腔形态和收缩之间的关系达到相对平衡时,则无疼痛感觉或节育器被排出现象,可以发挥良好的避孕作用。 
        3 子宫穿孔 
        放置IUD的操作简单,一般不致造成子宫穿孔,但应注意警惕下列几种情况:(1)置前盆腔检查不明确,未明确子宫大小、位置与方向、畸形子宫,操作时探针或放置器插入宫腔时与实际情况不符合,以致子宫穿孔。(2)操作时尚不够轻巧,用力不均匀时器械穿出子宫底、两宫角部尤其易受损。哺乳期闭经的子宫壁薄,阻力小,也容易受损,需加警惕。IUD本身较硬,且有棱角。如放置不正也可戳入宫壁,以后随宫缩增压而穿破。例如T型器太大成弯斜放置时,其侧也可穿损宫壁。(3)IUD已放到子宫外,需在腹腔镜下取出IUD,同时修补穿孔部位,若合并脏器损伤或内出血应立即剖腹探查,针对损伤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4 感染 
        4.1 急性盆腔感染  放置IUD是一种宫腔操作,手术本身可能引起感染。国际上对放置IUD引起急性感染有明确诊断标准:即感染一般在放置IUD后20天发生,同时具备下列4项中的3项且2项为必备条件:(1)体温≥38℃;(2)下腹部压痛及肌肉紧张;(3)阴道检查时宫颈举痛;(4)单侧或双侧附件压痛或伴有肿块。 
        4.2 慢性盆腔感染  IUD并发盆腔炎的原因,多为带器后阴道不规则出血或经期延长,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导致细菌上行性感染发生所致,病原体除一般细菌外,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可引起非常严重的盆腔感染,宫颈涂片检查放线具有诊断价值。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