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痢疾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晓秋 时间:2017-02-28
       (4)根据变证转方:如见神昏谵语,甚则痉厥,舌红绛苔黄糙,脉弦细者,为热毒深人心营,病热危急,上方加羚羊角、鲜生地等,再合用紫雪丹以清热解毒,开窍镇痉。
        3.寒湿痢
        (1)治法:温化寒湿,调气和血。
        本证的主要病机为寒湿客肠,气血凝滞,传导失司,治疗应针对寒湿之邪,由于有别于一般寒湿证,故非单纯温运可及,而应在温化同时注重流通、行气导滞之法,并遵该病基本治则以调气和血贯穿其中。
        (2)选方用药思路,本证可选用具有化湿和胃、行气利水之胃苓汤治疗。常用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桂枝、白术、泽泻、茯苓、猪苓等。
        (3)根据兼症加减:因痢疾忌利小便,故猪苓、泽泻可以减去,并可加芍药、当归以活血和营,槟榔、木香、炮姜以散寒调气。
        (4)根据变证转方:如寒邪较重,可选用不换金正气散温中燥湿,调气和血。
        4.虚寒痢
        (1)治法:温补脾胃,收涩固脱。
        本证的病机要点为久痢不止,脾肾阳虚,寒湿内生,阻滞肠腑,病属虚证,治当扶正为要,应宜温补脾胃,收涩固脱。
        (2)选方用药思路:可选用收涩固脱的桃花汤或真人养脏汤。前方重在温中补脾;后方既收涩,又补脾,兼能温肾行气。常用收涩固脱的赤石脂、干姜、粳米、诃子、罂粟壳、肉豆蔻、白术、人参、肉桂、当归、芍药、木香等。
        (3)根据兼症加减:如虚寒较甚,可酌加温中之品如附子等。
        (4)根据变证转方:如痢久脾虚气陷,导致少气脱肛,可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以益气补中,升清举陷。
        5.阴虚痢
        (1)治法:养阴清肠。
        本证的要点为阴虚湿热,肠络受损,为虚热之证,故扶正为主要原则,具体治法应养阴清肠。
        (2)选方用药思路:可选用养阴和血、清肠止痢的驻车丸。常用黄连、阿胶、当归、炮姜等。
        (3)根据兼症加减:如虚热灼津而见口渴,尿少,舌干者,可加养阴生津的沙参、石斛若痢下血多,可加凉血止血的丹皮,赤芍、地榆等。
        (4)根据变证转方:若阴虚较甚,可加酸甘化阴,和营止痛的白芍、甘草;若湿热未清,而见口苦、肛门灼热者,可加清解湿热的黄柏、秦皮。
参 考 文 献
[1] 吴佳愉,孙 菁,袁耀宗.炎症性肠病患者骨密度降低的多因素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2):90-94.
[2] 李乾构,周学文,单兆伟.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95-100.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