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地区水稻栽培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吴宝顺 时间:2015-01-02

  摘要从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培育壮秧、整地插秧、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海城地区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以期为水稻种植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辽宁海城
  
  随着工业、建筑业、设施农业的发展,海城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为了保持水稻总产量的稳定,必须提高水稻单产。除了选择优质抗病的高产品种外,先进技术的应用是提高水稻单产的重要手段。现将海城地区水稻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选择抗病能力强、抗耐旱、产量高、米质好、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品种。播前选择晴天晒种1~2d,要求薄摊勤翻、晒透、晒匀,防止壳破、壳断粒和混杂。播种前用浸种灵等严格进行种子消毒,按100kg水+1kg生石灰的比例对成石灰水,浸种72h。在浸种过程中,注意形成的碳酸钙结晶层膜不被破坏,石灰水面要高出种子13cm以上,避免阳光直射,浸种结束,用清水清洗干净便可催芽。或用150g研细的硫酸铜粉对水50kg,溶化后泡入谷种,浸种72h,浸种后用清水洗干净后催芽。
  2培育壮秧
  采用无纺布覆盖育苗。按宽床开闭式农膜育苗的做法插好骨架,覆盖水稻育苗专用无纺布,四周用土压严,再绊绳。架条事先刮去毛刺,插成似梯形拱棚。绊绳忌过细或粗糙,避免无纺布破损。选择优质水稻育壮秧剂合理配制营养土,以保证一次施肥满足秧苗在整个秧田期的养分需要。在特殊情况下,出现苗色淡黄、生长缓慢等缺肥症状时,苗床叶面喷施1%硫铵水2~5kg/hm2,然后用清水冲洗2遍。全旱育苗,出现苗床表土发白缺水时,用喷壶浇水,不能串灌、漫灌。在秧苗立针青头至一叶一心期,抽出或撤掉用来辅助增温的地(农)膜,再将揭口复原压实压严,并绊绳。当床内出现持续30℃以上的高温时揭膜通风,一般情况下依靠水稻育苗专用无纺布特有的物理结构自然调节床内温度。出苗前不浇水,撤去辅助增温的地(农)膜,苗床出现缺水征兆时,直接用喷壶在布面上浇洒,或揭开棚角补水。当同期农膜育苗进入大通风炼苗后,无纺布育苗因不放风棚内温度比农膜育苗高。为避免高温导致秧苗徒长,视具体情况适时揭布[1,2]。若外界气温偏低,秧苗长势不强,可适当晚揭布;若外界气温偏高,秧苗长势过旺,则适当早揭布;一般当棚内温度持续超过30℃时就应撤布,并及时将壮秧移栽到本田。
  3整地插秧
  插秧前修整灌、排渠系,做好本田整地,做到埂直边齐,地平土碎,条田格田规整。水田耕翻深度一般在15~20cm,施用农家肥、化肥后耕翻,使肥土充分混合,然后泡田耙地。耙地后施用丁草胺、农施它各1.5kg/hm2进行封闭灭草,施药后5~6d即可插秧。移栽时用富士一号乳油对水喷雾防叶瘟,破口始穗期、齐穗期各施1次防穗颈瘟。采用机械插秧,既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又有利于保持株距均匀,保证每穴所插的秧苗数。大垄双行种植,在大垄上种植2行水稻,缩小这2行水稻的小行距,加大垄间距离,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产量。
  4水肥管理
  在本田管理上,以节水为核心,采用“以浅为主、浅湿结合、间歇灌溉、干湿交替”的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缓解稻田用水紧张的状况。本田生长期间,除缓苗期和孕穗前后15~20d需要建立水层外,其余时期均可采用干干湿湿、前水不见后水的节水灌溉技术。水稻生长后期不宜过早断水,收获前10~15d撤水即可[3,4]。提倡多施农家肥改善土壤品质,栽前施有机肥15.0~22.5t/hm2、标氮375~450kg/hm2、二铵150 kg/hm2、钾肥75kg/hm2;5月末至6月初施第1次分蘖肥,施标氮180kg/hm2;6月中旬施第2次分蘖肥,施标氮135 kg/hm2、钾肥75kg/hm2;7月初施攻穗肥,施标氮90kg/hm2;7月中旬施保穗肥,施标氮45kg/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