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马红芳 时间:2017-02-28
摘要:
目的:观察指针疗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疗效。方法:将63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针灸治疗的疗效进行总结。结果:63例患者基本痊愈,总有效率100%。讨论:指针疗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较好疗效,且经济、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针灸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胃液反流所致。由于老年人的食管功能降低,因此患本病的机会更多。本组患者63例,经过针灸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现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63例均为门诊患者,男30例,女33例。年龄20~62岁,平均32.8岁。病程6个月~5年。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
        1.2临床表现
        1.2.1反流性食管炎往往伴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食管裂孔疝等,并常互为因果。
        1.2.2.主要症状为胸骨后或胸窝部不适、灼热感、嗳酸或疼痛,在食物通过时诱发或加重。疼痛可放射至颈部或背部。
        1.2.3.发病初期,由于炎症所致的局部痉挛,可出现间歇性咽下困难和呕吐;后期由于纤维瘢痕所致的狭窄,可出现持续性吞咽困难和呕吐。
        1.3辅助检查
        1.3.1吞钡检查:食管下段痉挛性收缩或狭窄,边缘光滑、规则或稍粗糙,二侧对称;针刺足三里穴时,可见狭窄处仍有相当程度的舒张功能。狭窄段以上的食管多有轻度扩张。有时同时出现胃、食管反流和食管裂孔疝的X线表现。
        1.3.2食管镜检查:食管黏膜示充血、水肿,表面糜烂和浅小溃疡。
        1.4治  疗
        1.4.1体针疗法
        取穴分为四组,第一组取背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心俞、督俞、膈俞、謚禧、膈关等;第二组取胸腹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上脘、建里、下脘、幽门等;第三组取下肢后内侧的特殊穴位,如阴陵泉、太溪、公孙;第四组取下通体针疗法进行操作。
        1.4.2灸法
        取穴分为三组,第一组取背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心俞、督俞、膈俞、膈关等;第二组取胸腹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膻中、上脘、中脘、下脘、幽门等;第三组取下肢的特殊穴位,如足三里、内庭、太溪、公孙。三组穴位交替使用。
        操作方法:每次选双侧8~12个穴位即可,用艾条温和灸,或用隔姜灸,每穴灸15分钟,使局部有明显的温热感为宜。每日治疗1次。
        1.4.3耳针疗法
        主穴、配穴同时取用,两侧交替。
        (1)主穴:取一侧的食管区、胃、十二指肠。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