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瘕的中医治疗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宋玉臣 冯立东 时间:2017-02-28
【摘要】  胃瘕多因身体瘦弱、劳倦过度、久病重病,使脾虚失运,或因腹部手术之后、暴饮暴食、腹内肿块挤压等,使胃气阻滞,饮食停聚,胃气不降而成。以脘部触及痞块,脘腹疼痛,呕吐等为主要表现的积聚类疾病。
【关键词】  胃瘕  中医
        胃瘕多因身体瘦弱、劳倦过度、久病重病,使脾虚失运,或因腹部手术之后、暴饮暴食、腹内肿块挤压等,使胃气阻滞,饮食停聚,胃气不降而成。以脘部触及痞块,脘腹疼痛,呕吐等为主要表现的积聚类疾病。
        本病常见于西医学所指十二指肠壅滞症、急性胃扩张。
        [辨证要点]
        1.辨病之轻重:轻者胃脘部持续胀痛,呃逆,嗳气,恶心呕吐;重者由于频繁呕吐,丢失津液,患者精神萎靡,头晕,面色苍白,四肢逆冷,口渴,手足麻木,出冷汗,脉沉细而数,呈现阴阳两竭的现象。
        2.辨病证之特征:饮食停积证的特征为呕吐酸腐,厌食脘胀、吐后反快;寒饮停胃证的特征为脘腹痞胀疼痛,呕吐清水痰涎,头晕心悸,苔白滑腻;肝胃不和证的特征是脘腹痛及两胁,呕吐吞酸,嗳气胸闷,发作与情绪刺激有关;脾胃虚寒证的特征是饮食稍多则吐清水或食物,四肢不温,脘腹隐痛,喜温喜按,大便溏薄舌淡脉细;胃阴不足证的特征是呕吐时作,量少或酸或苦,饥不欲食,胃脘灼痛隐隐,口干少津,舌红少苔。
        3.辨病性虚实:本病开始以实证为主,正气尚旺,后期则正气耗竭,转为以虚为主的病证。
        [治疗]
        (一)现代治疗
        1.胃肠减压:先放置胃管吸出全部潴留的液体,气体或食物残渣,并用温等渗盐水洗胃,然后改换胃肠减压管持续减压,同时禁食,症状缓解后即腹胀显著减轻,肠蠕动恢复后,开始进少量流质,逐渐增加,应经常改变卧位姿势,促进胃内容物引流。病情允许时,可采用俯卧位或膝胸卧位。
        2.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静脉滴注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以补充水分及电解质的丢失。必要时输新鲜全血。合并低钾性碱中毒时应适量补钾,避免使用碱性药物。根据血液生化检查调整水盐补充量。
        3.并发休克:应同时进行抗休克治疗。
        4.手术治疗:如果胃内容物不易吸出;或骨科8~12小时仍无效;或并发十二指肠机械性肠梗阻;或胃功能长期不能恢复者等,可考虑手术治疗。
        (二)辨证治疗
        1.食阻胃脘证
        证候: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食物残渣,大便秘结或轻泻,舌红苔厚腻,脉沉实。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枳实导滞丸加减。大黄10克,枳实10克,神曲12克,茯苓15克,黄芩6克,黄连6克,白术10克,泽泻10克。
        加减:
        呕吐者,加姜半夏12克,姜竹茹12克。
        腹胀甚者,加槟榔10克,莱菔子15克。
        胃胀者,加厚朴10克,陈皮10克,苍术10克。
        2.寒饮停胃证
        证候:胸脘痞闷,头眩心悸,呕吐清水痰涎,胃中有振水音,舌淡,苔白滑腻,脉沉弦或伏。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