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工作压力源分析及对策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兆郁 周玉娥 时间:2017-02-28
【摘要】  目的  职业压力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研究领域。在目前的医疗体制下,儿科护士面对高风险、锁碎繁杂的临床护理工作,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影响着护理人员身体状况、工作效率,有些护士甚至转科改行。本文通过对儿科护理工作压力源的分析、探讨缓解工作压力的有效干预措施,保持护士身心健康,保证护理质量、为患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  儿科护理  压力源  分析及对策 
        护理工作是致力于人类健康的服务性工作。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儿科护士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对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由于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家庭期望迫切及社会关注强烈等诸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儿科护士较其他科室护士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1 儿科护士面对的压力源
        1.1  繁重而紧张的工作  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儿科护士的编制数量相对不足,她们超负荷的工作、频繁倒班等均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儿科护士要不断掌握各种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岗位对儿科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临床上患儿病情变化多端,儿科护士要经常面对急症、重症患儿的抢救等,都使儿科护士产生很大的工作压力。
        1.2  高风险的工作环境  医院环境中有许多有害的致病因素 ,如细菌和病毒侵袭、辐射的损害、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使儿科护士姐妹们在客观上面临感染的危险和其他医源性损伤;另外,在工作中时常担心差错事故的发生,如打错针、加错液、发错药,损害患儿的利益,护士必须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样就会给她们带来很大的心里压力。
        1.3  复杂的人际关系  护患关系和医护关系是儿科护士面临的两个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医院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儿科护士面对的是心理状态及层次不同的形形色色的患儿,要应对患儿恐惧、哭闹、抑郁等情绪变化,而儿科护士由于职业的角色要求,没有选择余地,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以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这无疑增加了儿科护士的心里压力。同时,护士与患儿家属、医生与其他医务人员的接触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人际间的种种冲突。
        1.4  其他  护理工作模式过于简单、职务分工不明确、工作价值认同感低等都增加了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
        2  儿科护士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
        2.1  社会方面  目前社会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独尊医疗,不承认儿科护士劳动成果的现象较为普遍。孩子生病后家属心情焦急,加上患儿恐惧而使护理难度增加,家长常迁怒于护士;还有一些家属对医院的规定及程序不理解,对疾病认识不足,产生各种抱怨心理,而我们儿科护士姐妹们常成为不良情绪的发泄对象;与医生相比,护士在职称晋升、进修深造、福利待遇等问题上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儿科护士长期工作在这种充满压力源的环境中,容易导致心理负荷加重和身体疲劳,心理上失去平衡,产生失落感。
        2.2  工作性质与强度  高水准的技术要求是儿科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最重要因素。 
由于儿童生理的特殊性,如患儿血管细小,又不会听话,乱动,这样就增加了我们的穿刺难度,有时侯即便打好了又被动穿,并且不易固定,加之患儿恐惧、哭闹和反抗,一些家长在小孩输液治疗时常施以各种不良言行,给执行输液操作的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缺乏经验的年轻父母,因不善于看管正在输液的患儿,常出现自行拔除针头或触碰针头使液体外渗等事情,既激化了家长的不良情绪,又增加了儿科护士的劳动强度。儿科病种繁多,病情变化快,患儿自主语言交流能力差,要求护士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这对儿科护士的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