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零收益的启示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钮庆 黎敏 时间:2013-07-20
  论文关键字:结构性产品 零收益 倒流测试 挂钩港股 
  论文摘要:银行结构性产品一推出就受到市场的追捧,因其远高于同期存款利率的最高收益率得到了众多投资者的青睐。但是结构性产品是有衍生产品属性的,有很大的风险,这一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受到银行和投资者的重视。而零收益事件给了银行及投资者一次认真思考结构性产品风险与收益之间该如何权衡的机会,双方务必要谋求共识以实现双赢。 
   
  2007年底,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一款名为“汇理财”2006年第九期F2计划的理财产品于07年12月底到期时,实际投资收益为0,浦发银行仅给予投资者相当于投资额的0.0369%的利息税调整补偿金,很多投资者对这款产品最终收益为0感到十分不理解。因为港股在07年虽然出现过震荡回落,但从全年来看,依然是涨多跌少。特别是挂钩的4只股票涨幅分别为96.2%、47.41%、31.29%和-2.62%,整体收益水平不低,为什么这款产品的实际收益只有0.0396%呢? 
  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一款产品,产品的大致结构是这样的: 
  (1)该产品挂钩了在香港上市的四只股票:中国建行、中国人寿保险、中银香港股票、招商银行。 
  (2)该产品为一年期保本产品,如果产生收益,则收益率区间为:收益率=[最大值{16%-(最好的股票表现值-最差的股票表现值)}, 0%]。 
  (3)其中,股票表现以挂钩股票2007年12月19日收盘价为观察日。 
  首先,我们需要区分挂钩基础资产与直接投资基础资产的差别。直接投资于基础资产,将会获得基础资产价格上涨的收益,而承担基础资产价格下降的风险。但是对于挂钩于基础资产的结构性产品来说,除了要看基础资产的价格走势之外,还要看产品的设计方式,即投资者投资结构性产品的收益是与基础资产的价格走势是如何相关的,是正向相关,还是反向相关,抑或是其他的相关方式。从浦发银行的这款产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投资者的收益率的高低是与四只股票的表现差异(最好的股票表现值-最差的股票表现值)反向相关的,表现差异越小,则投资者可获得收益越高,反之亦然。明白了这款产品的结构后,稍有点股票常识的人都应该能够意识到其中巨大的风险。在一年的时间里,四只股票中表现最好的股票的收益率与表现最差的股票的收益率之间不能相差超过16%,这样的概率有多低,何况还是在香港这样一个没有涨跌停限制的市场中。另外,这款产品实现16%最高收益率的情况是四只股票的表现完全相同,即四只股票的是完全正相关的,这个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了。这四个公司,虽然都是属于金融行业,但是其业务范围、收益来源、规模大小、资本结构等并不相同,再退一步讲,即使两个公司相似度很高,但是股价也很有可能受二级市场的影响而使得收益率差异超过16%。 
  以中国人寿和中银香港2004年以来的数据来比较(金融股普遍上市较晚),3个年头里没有哪一年最好表现与最差表现的值接近0,甚至这三年中没有哪一年两只股票的表现差异小于16%, 2004年是两只股票表现差异最小的一年,与16%相比还差0.11%,投资者只能被迫接受零收益。请注意,这还是两个股票之间的比较,随着股票只数的增加,最好表现与最差表现之间的表现差异只会越来越大,投资者获得零收益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当然,进行倒流测试得出的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未来的收益率,但通过倒流测试至少可以让我们明白这是一款风险很大的结构性产品,虽然这款产品最高年收益率为16%,但是由于只有当4只股票涨跌幅完全相等时才能实现,这一条件相当苛刻,在没有涨跌幅限制和有做空机制的香港股票市场,这样的设计导致最高收益率实现可能性几乎为零。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