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张水充盈薄层螺旋CT扫描对胃癌的应用价值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4

         作者:彭武祥 王肇炽 李一辉

【摘要】  目的  探讨低张水充盈薄层螺旋CT扫描对胃癌的应用价值和限度。方法  本组52例胃癌均采用水作为口服对比剂,在低张状态下行胃薄层螺旋CT扫描,然后采用团注法注入60%泛影葡胺100ml做增强扫描。结果  (1)本组52例胃癌中,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9例放弃手术者,经胃镜活检病理证实,CT诊断正确50例,2例误诊,诊断正确率为95.9%。对异常淋巴结检出的敏感度为88.5%,特异性为92.3%。(2)胃癌CT分期:Ⅰ期8例,Ⅱ期20例,Ⅲ期15例,Ⅳ期9例。CT对胃癌可切除性评估正确47例,准确率为90.4%,高估者2例,低估者3例。结论  采用低张水充盈薄层螺旋CT扫描方法对胃癌的CT诊断及其可切除性评估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低张  水充盈  机  断层扫描  胃癌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传统依靠内窥镜和钡餐检查诊断。CT检查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国内外已有报道,但结果不尽一致,其应用价值褒贬不一。我们采用低张水充盈薄层螺旋CT扫描,对52例胃癌进行了其应用价值的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胃癌患者52例为观察组,男32例,女20例,男女之比为1.6:1,<40岁3例,40~50岁15例,50~60岁24例,>60岁10例,平均年龄53.4岁。另先40例健康者(经胃镜证实无胃疾患者)为对照组,用于测量正常人胃壁厚度,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43例做了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9例CT诊断为Ⅵ期胃癌,患者放弃手术,经胃镜活检病理证实。
   
    1.2  仪器  所用设备为美国PEKER5000螺旋CT机,扫描层厚为4mm,螺距为4mm,电压为120kV,电流为150mA。
   
    1.3  方法  患者于检查前6h禁食,扫描前20min肌注654-2 20mg,而后喝温开水1000~1200ml。先取仰卧位平扫自膈顶扫至第3腰椎水平,部分胃张力较低患者扩大扫描范围。然后,根据患者病变部位选取左侧卧位(胃底贲门部病变)或右侧卧位(胃体及胃窦部病变)重复扫描,见图1。再利用高压注射器注入60%泛影葡胺100ml做增强扫描,注射速率为2.8~3.0ml/s。根据胃癌CT表现,我们将胃癌按表1标准分期,见图2~4。    
    
                       表1  胃癌标准分期及CT表现
      

  
    2  结果
   
    40例正常成人胃壁厚度统计结果为:胃底(1.5±0.8)mm,,胃食管交界区(5.2±1.6)mm,胃体(1.8±0.7)mm,胃窦(2.3±0.7)mm。52例胃癌患者行胃CT扫描,病变显示率为100%,CT诊断胃癌者50例,诊断正确率为95.9%,2例误诊为胃淋巴瘤。对异常淋巴结检出的敏感度为88.5%,特异性为92%。胃癌CT表现及病例数,见表2。胃癌CT分期:Ⅰ期8例,Ⅱ期20例,Ⅲ期15例,Ⅳ期9例。CT对胃癌可切除性评估正确47例,准确性为90.4%,高估者2例,低估者3例。    
    
                      表2  胃癌的CT表现及病例数  例
    


    
    图1  胃低张服水1200ml后扫描示胃底部正常胃壁厚度。
图2  胃窦部胃癌Ⅰ期,胃窦部腔内局灶性结节,胃壁无明显增厚。



图3  胃窦部胃癌Ⅱ期,胃窦部胃壁增厚>1.0cm,胃壁线僵硬,并腔内结节。
图4  胃窦部胃癌Ⅲ期,胃窦部肿块与胰腺粘连,胰胃脂肪间隙消失。


图5  与图4同一患者侧位像示胃窦部肿块仍与胰腺粘连,手术证实肿瘤广泛外侵,未能切除。
图6  胃底部胃癌Ⅳ期,胃底部肿块突破浆膜,胃壁外缘毛糙,肝内出现小结节状转移灶。
    
    
   

 3  讨论
   
    3.1  低张水充盈薄层螺旋CT扫描对胃检查的优点  胃的CT检查必须注意两个问题:胃壁塌陷和胃蠕动。另外,胃内食物残留也会影响诊断,因此,胃CT检查需禁食6h。水作为胃检查的对比剂,患者乐于接受,且产生良好的扩张和对比效果。低张药物的使用,一方面使胃易于扩张,另一方面可消除胃蠕动,以减少伪影及胃收缩产生假性胃壁增厚。服水量1000~1200ml,一般患者均能耐受,且胃扩张良好。我们发现服水量<800ml,胃扩张度较差,不利于病灶显示。根据病灶部位不同,我们在仰卧位扫描的基础上加扫左或右侧卧位扫描,更有利于病变的显示及判断周围脏器的侵犯情况。薄层螺旋扫描技术可提高组织空间分辨率,对准确判断肿瘤是否向周围侵犯十分重要。
   
    3.2  胃癌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  (1)胃壁异常增厚,胃壁线僵硬:根据40例正常成人胃壁厚度的测量结果,结合国内外,我们认为胃食管交界处胃壁厚度>8mm、其余部分胃壁厚度>5mm视为异常增厚。胃壁异常增厚,胃壁线僵硬是病变自粘膜面向深层浸润的结果,当病变侵及浆膜层时,胃壁外缘毛糙,出现结节样改变,见图6。(2)腔内外肿块:肿瘤向腔内外生长时,CT可清楚地于扩张的胃腔内外显示形态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伴有病变附着处胃壁增厚。团注增强扫描肿块呈均匀性或不均匀性强化。(3)肿瘤向周围浸润:胃癌突破浆膜浸润胃周,CT表现为胃周脂肪层模糊,密度增高,并显示有不规则条带状高密度影。肿瘤直接侵犯邻近脏器,以胰腺最易受侵,CT表现为脏器间脂肪间隙完全消失,肿块与受侵脏器紧密相接,见图5。但有时与肿瘤非癌性粘连较难鉴别。国外文献报道胃癌侵犯胰腺的假阳性率高达12%~30%[1,2]。我们采用薄层扫描及改变体位扫描有利于鉴别,但其假阳性率仍有10%。(4)淋巴结转移:胃服水后有利于胃周围肿大淋巴结的显示,薄层螺旋CT扫描更有助于发现和判断淋巴结的大小。本组资料显示CT发现肿大淋巴结的敏感性为88.5%,特异性为92.3%,对胃周<0.5cm的淋巴结CT发现率仍较低,为38%,较文献报道的23%[2,3]稍高。
   
    胃癌有时与胃淋巴瘤较难鉴别,本组资料2例术前误诊为胃淋巴瘤,病理证实为胃高分化粘液腺癌,误诊原因与肿块较大而临床无明显消化道症状有关。结合文献我们认为以下几点有助于鉴别。(1)胃淋巴瘤胃壁增厚更显著,常>4cm,而胃壁僵硬不明显。(2)胃淋巴瘤肿块较大,而少引起胃腔狭窄。(3)胃淋巴瘤引起胃周浸润不及胃癌常见。(4)胃淋巴瘤的强化效应不及胃癌高[4]。
   
    3.3  低张水充盈薄层螺旋CT扫描对胃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的价值  文献中有关胃CT检查对胃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的价值褒贬不一。我们以腹膜后淋巴结转移,邻近器官癌性浸润以及脏器转移作为不可切除的标准,本组资料对胃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正确性为90.4%,其中高估者2例,均与胰腺紧贴,周围脂肪层消失,CT误诊为胰腺受侵犯,术中发现为非癌性粘连。低估者3例,其中1例术中发现肝脏有约0.5cm大小的转移灶,2例大网膜表面有约0.8cm大小的种植结节,CT均未能显示。我们认为以下方法可提高评估的正确率。(1)口服足量的水剂,使胃充盈良好,减少胃内气体产生的伪影。(2)采用薄层动态扫描,可提高小转移灶的检出率,亦有助于判断肿瘤是否侵犯邻近脏器。(3)改变体位扫描,观察肿瘤与邻近脏器交界面有无变化。
   
    综上所述,采用低张水充盈薄层旋CT扫描技术对胃癌的CT诊断及其术前可切除性评估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为临床制订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献】
   
    1  Gook AO,Levine BA,Sirinek KR.Evaluation of gastric adenocarcinoma:abdominal computed tomography does not replace celiotomy.Arch Surg,1986,121:603.    
    2  Sussman SK,Halvorsen RA,Escac FF,et al.Gastric adenocarcinoma:CT versus surgical staging.Radiology,1988,167:335.    
    3  彭卫军,周康荣.应用动态CT和水充盈技术行胃癌CT分期与手术对照研究.临床放射学杂志,1994,13(2):94.    
    4  李松年,康光健.全身CT诊断学.北京: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