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新金字塔治疗方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60例及临床应用
【关键词】 针刀新金字塔方案;强直性脊柱炎;针刀微创闭合性松解术
【摘要】 目的 探讨针刀新金字塔治疗方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提出了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及治疗理论依据,介绍了针刀(水针刀)闭合性手术的方法及临床运用中药治疗新的思路与新型药物临床运用方法。结果 经260例临床观察,有效率98%,证实了该方法起效迅速、作用直接持久,疾病恢复快、疗法安全、效果肯定的特点。结论 针刀新金字塔治疗方案发挥了针刀(水针刀)、药物、手法、功能锻炼各自的治疗优势和四效叠加的治疗作用与治疗效果。针对性极强的局部与整体相结合,有效地抑制了骶髂关节炎、脊柱及其附属组织的炎性渗出和体征反应,避免了后遗症等不良后果,并使中晚期驼背、畸形、关节严重功能障碍患者,从过去难治或不可医治,变为创伤极小、不需要开放性手术,能够达到改善功能,矫正畸形、驼背的直观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针刀新金字塔治疗方案;强直性脊柱炎;针刀微创闭合性松解术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中轴骨骼系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累及骶髂关节、脊柱及其附属组织,该病发病率较高,晚期导致患者脊柱僵硬、驼背,髋、膝关节僵直,造成残疾。目前,国内外尚无特殊治疗药物和方法。笔者根据十多年临床针刀治疗经验,出一套较为完善、规范的治疗方法,系统归纳为:针刀(水针刀)、药物、手法、功能锻炼四联疗法,又称之为强直性脊柱炎针刀新金字塔治疗方案。经260例临床证实效果肯定,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资料为1998年3月~2005年10月我院门诊病例,男239例,女21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72岁,绝大部分在40岁以下,早期患者仅占16%,中晚期(后遗症期)占84%,就诊患者发病时间、症状程度、体质状况、既往治疗经过各有差异。
2 诊断标准
(1)炎症性下腰痛:年龄<40岁,晨僵>1h,夜间疼痛明显,活动后缓解,持续至少3个月。(2)腰椎在垂直和水平面的活动受限。(3)扩胸度较正常人减小。(4)血沉及CRP增快。(5)X线:单侧3~4级或双侧2~4级骶髂关节炎。(6)另外,我们还采用临床三结合的诊断方法为诊断标准: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与放射学诊断标准相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放射学符合标准与淋巴细胞相容抗原HLA―B27相结合。
3 治疗方法
3.1 针刀(水针刀)治疗 本组病例主要包括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早期和中、晚期(后遗症期)的脊柱周围软组织针刀松解术,髋关节周围软组织针刀松解术。针刀(水针刀)治疗理论依据:研究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根本病因是人体机体内内分泌失调及有关电生理线路的功能紊乱(与中医十二经络的某些经络和督脉有密切关系),使自身免疫力下降,导致病菌、病毒感染后无法彻底将其清除。人体机体在自身代谢机制作用下,关节炎性渗出(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强直性脊柱炎特征性病理改变为附着点炎或肌腱端病损,炎症主要集中在肌腱、韧带和筋膜与骨的连接处),使周围软组织遭到破坏,造成关节粘连、挛缩,新陈代谢障碍,炎性渗出液无法排出,使关节囊内产生巨大张力,而导致关节内力平衡失调,关节软骨、周围软组织在张力、炎症长期刺激和侵害下,软骨组织、纤维组织进一步变性,产生钙化、骨化、骨性融合,最终形成中轴关节的完全强直。根据《针刀医学原理》中关于软组织损伤动态平衡失调的理论,造成动态平衡失调的三大病理因素是粘连、挛缩和瘢痕,故我们应用针刀(水针刀)松解粘连、挛缩、瘢痕组织,叠加手法、自身功能锻炼,可重新恢复关节力学平衡状态,结合药物控制或消除致病因子,从根本上达到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目的。与此同时,在针刀医学微创闭合性手术理论指导下,运用针刀微创针法松解关节所带来的创伤极小,并且不易造成再次粘连和瘢痕,而且我们又给予了有效药物措施,因此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3.1.1 脊柱周围软组织针刀(水针刀)松解术
3.1.1.1 用品 用Ⅷ型3号注射针刀、Ⅰ型4号平口针刀、10ml或20ml注射器、0.5mm×60mm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另备2%盐酸利多卡因5ml、骨肽注射液20~40mg。
3.1.1.2 步骤 俯卧位,相应胸腹垫枕,保持前屈位。首先在患者第一胸椎棘间隙及棘突间隙旁开1.5cm各一点,形成三点为一水平线。用Ⅷ型3号注射针刀,刀口线与脊柱纵轴一致进针刀,深度达骨面时,刀锋移到关节囊,先纵行切割关节囊2~3刀(注:由于脊柱关节突关节囊是人体较为敏感部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脊柱深部疼痛及脊柱强直均与此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必须给予必要的针刀松解和减压)。关节囊松解后转动刀锋,使刀口线和横突平行,在横突上缘或下缘横行切2~3刀,切开横突间韧带。因此,在针刀治疗时,对早期患者,垂直进针刀,先纵行松解,后进行横行松解。每个部位松解后,不要出针,根据治疗的多少平均缓慢注入适量骨肽注射液。临床上如遇到疼痛敏感或恐针刀症患者,采用水针注射的方法,先在皮内注入0.2ml混合溶液,依次经皮下组织逐层缓慢注入所施术部位适量混合液。待患者无明显疼痛时用Ⅰ型4号平口针刀,进行针刀松解术,其余部位以此类推。
3.1.1.3 对强直性脊柱炎中晚期(后遗症期)患者的治疗 因棘间韧带都已骨化,必须切断部分棘间韧带,做切开剥离,必须松解至针下有松动感时出针,关节囊、横突间肌、横突韧带由于变性、粘连、瘢痕、挛缩严重,也必须松解至针下有松动感。不要出针,将刀锋退至离开骨面约0.3cm时将针体向脊柱外侧方向倾斜大约25°~30°左右,刀口线不变,横行向内侧方向推切2~3刀肌纤维组织。人体脊柱周围纤维大约在6000~10000条之多,极少量切割不影响人体正常功能,这样的松解手法,可较广泛的将挛缩、粘连、僵硬的脊柱区带软组织松解开来,使废用的软组织逐渐恢复弹性,肌肉变软而发达,而且治疗十分安全。溶液注入与早期患者治疗方法相同,出针后,针眼处贴创可贴,并辅以个体化手法方案。同样的方案再治疗第二椎体,一次治疗1~2个椎体,最多治疗2~3个椎体,一般一周做一次,体质虚弱严重者2~3周做一次治疗。做第2次针刀松解术,在第一次治疗的椎体下选1~3个椎体为进针刀点,同样的方法将关节囊、横突间肌、横突韧带、棘间韧带松解,如此每隔制定的时间松解一次。由上向下治疗,直到所有的胸、腰椎都被松解为止。注意要点:以上每次治疗结束后,用腰围固定,防止患者大幅度脊柱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最后治疗颈部,先松解5、6、7颈椎,后松解第2、3、4颈椎(注意:是由下而上做松解,松解方法同前。松解不彻底之节段可以重复松解)。
3.1.2 髋关节周围组织针刀松解术
3.1.2.1 用品 用Ⅷ型2号注射刀、Ⅰ型2号平口针刀,10ml或20ml注射器,0.7mm×80mm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另备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ml,骨肽注射液20~40mg。
3.1.2.2 步骤 注射针刀注射方法和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的方法与上述相同。注意要点:溶液或混合溶液不要注入到髋关节腔内,接近坐骨神经、股神经周围尽量少注入溶液或不注入溶液,这样可以避免因利多卡因造成的下肢一过性无力。(1)前侧进针刀:仰卧位,选腹股沟韧带下相当于髋关节投影处,避开股神经、动脉及静脉。一般前侧选1~3个点。(2)侧路进针刀:取健侧位,亦选髋关节投影处以及股骨大转子尖部与其前后方,每次选3~5个点。(3)针刀松解软组织关键部位要领:①松解髋关节囊,使关节腔内减压;②松解附于大转子上的软组织,以改善关节功能;③针刀刺入骨皮质,使骨内减压,同时促进新生血管进入组织内,从而达到重辟血运,激活骨组织,使骨再生,改善骨代谢作用。④临床需要时,针刀可刺入髋关节腔内以减轻关节腔内压力及腔内之粘连,达到改善髋关节功能。
3.1.2.3 针刀治疗特点 起效迅速,作用直接,从根本上解决了挛缩、粘连和瘢痕组织,使关节力平衡失调重新恢复力学平衡状态,为疾病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药物治疗
3.2.1 中药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抗原介导、多因素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现代新的医学研究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因是内分泌失调及人体电生理某线路功能紊乱。中医则认为“肾虚不足,督脉瘀滞”是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我们根据多年临床观察发现了一个人们普遍较易忽略的重大问题,那就是该类患者大多数是虚寒型体质,并且在抗原HLA―B27阳性患者中占据绝大多数,他们几乎有一个普遍,对外界不良影响非常敏感,例如气候的变化、寒冷、潮湿、疲劳、外伤等因素,使患者大多会有不同程度的病情加重或诱发本病的发生。基于上述认识,故我们重新拟定中医治疗法则:补肾壮骨,温阳逐瘀,益气养血,疏筋除湿。方药:通痹汤加减,从针刀治疗开始服用至康复为止。治疗特点:起效较慢,疗效稳定,可控制疾病的远期效果。
3.2.2 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西医又称一线抗风湿药,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中的常用药,主要通过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和炎症反应发挥作用,只能缓解症状,不能阻止疾病进展。治疗作用因人而异,至少用1~2周才能判断疗效。效果不佳可换用另一种非甾体抗炎药,但应避免同时服用两种以上NSAIDs。常用药物如:甲氨蝶呤、青霉胺、柳氮磺吡啶、米氟来特、羟氯喹、金诺芬、硫唑嘌啶。对于顽固性患者转变治疗策略,具体联合用药方案:(1)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2)柳氮磺吡啶+羟氯喹;(3)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金诺芬;(4)柳氮磺吡啶+羟氯喹+青霉胺;(5)柳氮磺吡啶+羟氯硅+甲氨蝶呤。治疗特点:(1)起效缓慢,作用持久;(2)可阻止骨附着点发炎及肌腱病损端和周围关节滑膜病变进展。①抑制中性粒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作用及在炎症部位的聚焦。②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及增强COB+T细胞活性。③减低巨噬细胞及单核细胞等炎性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过氧化物、氧自由基及白三烯。④选择性抑制胶原基的表达。
3.2.3 注射调节骨代谢药物治疗 影像器械诊断检查:患者脊柱早期有普遍性骨质疏松,在胸腰段、椎体前上、下角发生骨糜烂。晚期脊柱周围韧带钙化,呈竹节状。脊柱骨质疏松较严重,椎体成方形,小关节间隙消失,腰椎曲度变直,或出现胸、腰椎骨病理性骨折,形成驼背畸形,故我们首选骨肽注射液结合针刀松解脊柱区带相关部位和髋关节相关部位,收到近期疗效或可能达到远期疗效。根据现代药理毒理:骨肽注射液是具有调节骨代谢,刺激成骨细胞增殖,促进新骨形成以及调节钙、磷代谢,增加骨钙沉积,防治骨质疏松和促进骨折愈合作用。治疗特点:起效较慢,作用直接持久,可阻止骨质疏松进一步。
3.2.4 新型免疫调节药治疗 对于身体极度虚弱,免疫功能严重低下者,选用注射用转移因子在淋巴回流较丰富处皮下注射,以增强或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增加助性T细胞数。治疗特点:起效缓慢,作用持久,可增强机体免疫力。以上联合用药需个体化方案,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关键,但不能机械照搬,仍要依据辨证施治的方法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3.3 手法治疗 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个性化治疗手法设计,以达到通其络,强其功,增加与肌骨平衡的目的。具体手法略。
3.4 功能锻炼 不论是中医骨科还是西医骨科,治疗之后的功能锻炼均是一项提高疗效和康复疾病不可缺少的治疗环节,笔者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康复功能锻炼和其他疗法同等重要。因此,特别强调的个体化方案,是治疗本病、恢复本病的关键,具体功能锻炼方法略。
4 结果
4.1 疗效评定标准 有效: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驼背畸形明显改善或完全矫正变直,脊柱及髋关节治疗后功能增强或完全恢复。无效:治疗二次以上患者主诉无效或各项指标无一项改变者为无效。
4.2 疗效结果 全组260例,有效率98%。
5 讨论
针刀新金字塔治疗方案是笔者从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出来的较为完善、规范的治疗方案和治疗,如果说针刀、药物、手法、功能锻炼是综合疗法,那么,还不如说它们类似于中医的“君、臣、佐、使”的配伍关系,即针刀是君,药物是臣,手法是佐,功能锻炼是使。在临床治疗中,它们之间有着互相依赖、互相作用、互相促进、四效叠加的治疗效果,是强直性脊柱炎针刀新金字塔治疗方案,经260例临床佐证:疗效安全、效果肯定。针刀新金字塔治疗方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1 针刀新金字塔治疗方案矫治强直性脊柱炎驼背优于外科矫治手术 我们从本文可以知道,针刀新金字塔治疗方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基本精神是建立在中医辨证施治整体观和西医微细结构局部治疗观基础之上的,标本兼治、治病求本是针刀新金字塔治疗方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根本原则。其中针刀是针刀新金字塔治疗方案矫治强直性脊柱炎驼背畸形的核心和灵魂,针刀治病与针灸和手术治疗不同,针灸治病是刺激经络穴位,单一通过反射信息产生调节作用达到治病目的,笔者曾尝试采用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其结果几乎是无效的,而采用手术需切开皮肤,逐层较大范围破坏健康组织结构,才能进入人体病灶处,达到治病目的。我们运用针刀治病是以针的理念刺入人体,在人体内既发挥刀的治疗作用,又可发挥针的作用,同时又可发挥针和刀的综合作用;既可治疗病理改变,又不损伤人体健康组织结构这就是针刀闭合性手术与传统针灸疗法和外科矫治手术的根本区别和主要特征。例如矫治强直性脊柱炎驼背,外科手术需切开皮肤,剥离肌肉和截骨等,而采用针刀不需要切开皮肤和截骨,即可使患者直立,解除胸腹压迫,改善呼吸循环和消化系统功能,从美学观点出发,不留任何瘢痕,可以纠正患者体态,解除心理压力,再配合药物、手法、科学的功能锻炼,康复巩固治疗,效果十分稳定。
5.2 针刀新金字塔治疗方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疼痛、强直、改善关节功能障碍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症状主要是疼痛和强直。患者的脊柱强直、疼痛其实质性原因是炎性体液潴留和体液循环障碍所引起,采用针灸根本无法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采用药物消炎止痛治疗有一定疗效,药效一过疼痛依旧。我们采用针刀将关节囊松解,关节囊内的渗出液就会迅速地流出到关节囊外,关节囊内立即减压,症状就会立即缓解,关节功能障碍立即得到改善。结合药物消除致病因子,再配合相应手法、功能锻炼,本病就会从根本上达到控制疾病发展的目的。近期效果和远期效果都十分稳定。
5.3 针刀新金字塔治疗方案灵活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股骨头坏死 我院曾治疗1例疑难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股骨头坏死患者,该患者到过多家,曾采用过针刀、封闭、口服药物、外用膏药、理疗、按摩多种方法治疗,反而右侧髋关节疼痛加重,我们采用以注射针刀为主的新金字塔治疗方案,每15天治疗1次,前后治疗5次,疼痛基本控制,观察1年未见反复,具体治疗要点:急性疼痛期以制动的策略,待疼痛缓解后再施以手法、功能锻炼,故患者疼痛缓解。
5.4 针刀新金字塔治疗方案治疗AS重叠性强直性脊柱炎新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可与银屑病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病相重叠。其脊柱改变与强直性脊柱炎改变相同,而且HLA-B27也同样显示阳性,只是增添了重叠疾病的临床表现,该类疾病非常顽固,临床也十分难治。针刀新金字塔治疗方案可以解决过去常规疗法无法解决的问题。笔者曾治疗1例AS重叠牛皮癣性关节炎患者,当脊柱强直、疼痛等症状恢复正常,而发生在腰背部的顽固性牛皮癣同时也消失了。又如1例AS重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背痛、背部僵硬等症状消失了,而伴有多年的溃疡性结肠炎也随之而愈。这些成功治愈的病例不是偶然的,是在针刀医学经络实质的理论指导下治疗的结果。有研究认为人体是一个庞大的电生理线路系统,人体的电生理线路系统既对人体生命活动发挥巨大的生理功能,也会由于电路生理线路问题产生病理变化,一般有四种情况:一是电生理线路短路,二是电流量减弱,三是电流量增强,四是电流缺失。笔者根据多年临床探索和理解认为人体背部主要有两条电生理线路直接对强直性脊柱炎有调节治疗作用,一条是督脉电生理线路,分布有14个主治强直性脊柱炎的穴位,并且都在脊柱后正中线上,这些穴位恰好和针刀施治定点部位相吻合;第二条是足太阳膀胱经电生理线路,背部两侧各分布有19个与强直性脊柱炎有关的主治穴位,定位在督脉电生理线旁开各1.5寸处。而神奇的是针灸经络穴位的主治功能范围与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部位极为接近。针刀医学认为凡针灸能治疗的疾病,针刀也同样可治疗,当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时,由于此部位又恰好是电生理线路的循行部位,此类患者又有和此电生理线路相应的内外科疾病有着必然的、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疾病同时亦调节了电生理线路,从而将这些内外科疑难杂病治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