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150例临床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周玉莲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产后出血;宫缩乏力;胎盘,滞留

    【摘要】  目的  分析150例产后出血的原因,探讨产后出血的和预防。方法  回顾过去15年中15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胎盘滞留也是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产后2h内是产后出血的高发期,对产后出血应积极采取而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结论  减少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预防和及时治疗宫缩乏力和胎盘滞留。
   
  【关键词】  产后出血;宫缩乏力;胎盘,滞留

  Clinic analysis on 150 case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and discuss how to prevent and cure postpartum hemorrhage.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n the postpartum hemorrhage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in last fifteen years.Results  Uterine inertia was the dominant cause of the postpartum hemorrhage,and mazischesis was another important reason;postpartum hemorrhage usually onset in 2 hours after delivery,which should be prevented or treated scientifically and effectively.Conclusion  Prevention and curing uterine inertia or(and) mazischesis are critical to decrease morbidity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Key words】  postpartum hemorrhage;uterine inertia;placenta,retained

    产后出血是妇科常见的并发症,目前是我国引起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发生率为2%~3%[1]。在广大地区,由于各种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落后,产后出血的死亡率可能更高,做好产后出血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对我院妇产科1999年1月~2004年12月的150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产后出血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1990年1月~2004年12月共分娩6010例,发生产后出血者150例,其发生率为2.5%。150例中,产后24h内出血量500~1000ml者7例,>1500ml者1例。本组资料产后2h内出血者148例,产后3~24h出血者2例。

  1.2  分娩方式与出血原因 

  见表1。表1  150例产妇分娩方式与产后出血原因的关系  例(略)

    从表1中可以看出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150例中121例为宫缩乏力所致,占80.67%。其次是胎盘滞留21例,占14.00%。

  2  讨论

  2.1  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 

  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过去我国定为超过400ml者即诊断为产后出血,以引起助产者重视这一严重并发症。近年来通过实际测量发现正常分娩后24h内出血量接近或多于400ml;此外为了和国际上统一标准,产后出血现以超过500ml始为诊断标准。上述材料中所有病例都是按照这一标准诊断的。

  2.2  产后出血的原因 

  从表1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哪种分娩方式,宫缩乏力都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产后出血150病例中121例为宫缩乏力所致,占80.67%。宫缩乏力可能与产前精神过度紧张、恐惧分娩、临产后休息不好、过度疲倦或临产时使用镇静剂过多等因素有关。另外,子宫发育不良、子宫过度膨胀、羊水过多等也可导致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子宫肌纤维收缩乏力,产后出血增多。引起产后出血的另一重要原因是胎盘滞留,占14.00%。可能是产后胎盘部分发生变性、机化,脱落后暴露基底部血管引起出血。绝大多数与第三产程处理不当有关。其他原因如软产道损伤等也可致产后出血,但所占比例很低。

  2.3  产后出血的 

  产后出血一旦发生,就必须立即止血并补充血容量,这是紧急治疗和预防产后出血休克的关键。一方面应及时输液、输血,积极补充血容量,维持重要脏器功能。另一方面要及时找出出血原因,立即止血。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因此,发现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者,应及时使用宫缩剂或用按摩子宫的方法控制宫缩乏力性出血。另外,子宫阴道填塞止血法[2]也是一种古老而常用的控制宫缩乏力性出血的有效措施。如有胎盘滞留,则视产妇情况进行人工剥离胎盘术或清宫术,必要时可行子宫切除术。若发现软产道损伤,应清除血块,仔细缝扎止血。总之,要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安全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2.4  产后出血的预防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因此,及时采取适时而有效的方法预防和治疗宫缩乏力是减少产后出血并发症的关键所在。据报道[3],常用的处理宫缩乏力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按摩子宫。可一手置于下腹部,经腹壁紧压子宫底,另一手握拳,经阴道前穹隆抵住子宫前壁,两手同时对压并按摩子宫,至少持续15min。剖宫产时,可在术中直接按摩子宫。(2)应用子宫收缩药物。缩宫素可用60~80u,也可用卡孕栓舌下含服。(3)宫腔填塞纱布条。此法主要用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紧急止血。(4)按压腹主动脉,减少出血。此外,正确处理第三产程是预防胎盘因素所致产后出血的关键所在。胎盘已完全剥离而未及时娩出会影响子宫收缩,使子宫壁血窦不能及时关闭而造成大量流血。因此,胎儿娩出后要密切观察胎盘剥离征象。一旦剥离就应按压宫底协助娩出胎盘,并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再仔细检查胎儿面边缘有无血管断裂,即能及时发现副胎盘。若有副胎盘、部分胎盘或大块胎膜残留时,应在无菌操作条件下伸手入子宫腔内取出残留组织。

  产后出血和产科急症多发生在第三产程及产后2h内[4]。本组资料150例产后出血中,产后2h内出血者148例,占98.67%。故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预防产后2h内的出血。胎盘娩出后的2h,有学者称之为第四产程[5],此时由于膀胱及直肠充盈影响子宫收缩,或存在未被发现的软产道损伤,均可造成出血。因此,产妇分娩后应留在产房进行严密观察,并及时排空膀胱,压出子宫内积血,促使子宫收缩。2h以后方可转入病房继续观察。

  【】

  1 乐杰.妇产,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4-227.

  2 刘桂英,佟静.子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68例分析.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5(9):569.

  3 谷枫.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及治疗.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5,12(4):34-35.

  4 李春燕.产后出血临床分析及防治.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4):252.

  5 刘淑珍,李连英.加强第四产程监护降低产后出血.中国煤炭医学杂志,2003,6(11):1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