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力新治疗老年人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症17例临床分析
【关键词】 老年人冠心病
老年人冠心病是常见病,患者伴有情绪障碍,尤其是焦虑抑郁对冠心病心绞痛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自2000年1月~2005年3月,对17例老年人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加用黛力新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文登中心内科门诊,共17例,男6例,女11例。年龄60~69岁5例,70~79岁9例,80岁以上3例。病程6~20年,平均10年。17例患者均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1997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心绞痛程度:轻度7例,中度10例。心电图检查:ST段下降0.1~0.2mV,T波低平或倒置。上述患者除了符合冠心病诊断外,均有睡眠障碍、全身疲乏无力、情绪不稳、焦虑不安、生活绝望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经过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累计总分,分值越高诊断抑郁症状可能性越大,>35分为严重抑郁;20~30分轻或中度抑郁;<8分没有抑郁症)[1],结果总分在35分以上3例,20~35分为14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来院时均做心电图检查,常规服用复方丹参滴丸、消心痛、阿司匹林,静滴脉络宁等,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治疗半个月门诊复查,心电图无明显好转,心慌气短均不能缓解。然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黛力新治疗,每天1片,早上1次服;或每天2片,早、中午服用,连服15天复查。有效后停用抗冠心病药物,继服黛力新2个月,随访6个月~1年。
2 结果
抗抑郁治疗15天后,冠心病心绞痛完全缓解14例,好转3例。心电图ST段正常或压低0.05mV,总有效率100%。焦虑抑郁症状好转率95%以上。HAMD评分结果:治疗前(32.07±6.19)分,治疗后(12.49±6.56)分,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继服黛力新2个月随访,轻、中度抑郁患者14例完全治愈,无心绞痛发作。重度抑郁患者3例部分缓解,时有胸闷感,嘱其继服黛力新6个月。1年后随访,3例患者仍是有反复,给予常规冠心病药物及抗抑郁药物治疗仍有效。
3 讨论
抑郁症是一种妨碍社会和人体功能的疾病,与内科常见疾病相比更能使人丧失正常功能,甚至以自杀而告终,因此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极为重要[2]。据20世纪90年代我国综合性的调查,在1673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中,抑郁和焦虑的患者多数是从“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躯体症状就诊(79.1%),而不是以心理障碍就诊[3]。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痉挛引起暂时的心肌缺血损伤,心绞痛发作时常有一种濒死感,而且反复发生,病程较长,因此患者的精神负担很重。据报道冠心病患者广泛存在焦虑抑郁症状[4]。焦虑抑郁症状本身也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失眠、胸闷、胸痛、心悸气急、多疑悲观、激动偏执症状。有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交感神经容易兴奋,儿茶酚胺释放过多导致冠状动脉收缩,血小板被激活,血小板聚集增加,这些都会诱发或加重心绞痛的发生。所以在对心绞痛处理时,除了对本身疾病的治疗外,同时治疗焦虑抑郁状也是一件重要事情。因为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血管舒张,有利于心绞痛的治疗。我院一职工,女,71岁,诊断“冠心病”10余年,始终心慌气短,疲乏无力,愁眉苦脸,情绪低落。经抗抑郁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所以抗抑郁症治疗对所有焦虑抑郁症症状的冠心病患者非常重要。它可以使过度紧张的生理活动降低下来,克服负性情绪,防止这些异常生理反射对心脏血管的损害,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5]。
【】
1 陆峥.抑郁焦虑症状评定量表.上海:上海医学会上海行为医学会,1999,32.
2 蒋洪庆,殷泽刚,于芙萍.黛力新联合全天麻胶囊黄芪精口服液治疗抑郁症103例疗效观察.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4,2(11):1790.
3 杨菊贤.心理行为因素在综合性医院中的地位.行为医学杂志,1995,3(2):114.
4 曹林生,冯义柏,曾秋棠.临床心内科讲座.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7.
5 贺明珠.黛力新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分析.中国临床康复,2002,6(9):1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