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外伤336例超声回顾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敏 高崇茂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腹部外伤

  【摘要】 目的 对腹腔重要脏器外伤后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使B超诊断更及时、更准确、更。方法 应用Alaok-630、620超声诊断仪对336例腹外伤病人进行诊断分析,根据超声所见对手术进行指导,并对手术所见及保守中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地诊断了肝破裂、脾破裂、肾挫裂伤、腹膜后间隙血肿等疾病。结论 B超所提供的超声图像能准确诊断腹外伤病变,并对临床提供鉴别诊断依据。

        腹部外伤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诊,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往往给诊断带来难度,B超在其诊断中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 [1]  ,使其在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日益突显。下面就我院1996年11月~2003年7月腹部外伤病人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336例,均为我院1996年11月~2003年7月的急诊病人。男272例,女64例,年龄6~75岁,平均39岁,均有外伤史,包括坠落伤、车祸、挤压伤、击伤、刺伤,病史最短的30min,最长达72h。 1.2 方法 大多数在外伤后数小时内诊断,使用Alaok-630和Alaok-620超声仪,探头频率3.5MH  z 。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根据临床需要对检查部位扫查,并观察腹腔内有无积液。
   
  2 结果

         见表1。B超诊断实质性脏器挫伤152例,血肿97例,破裂85例,手术治疗93例,漏诊8例,超声诊断与手术符合率为93.41%。243例保守治疗,经B超多次随访观察血肿消退,积液消失。

  表1 B超诊疗结果 (略)

  3 讨论

  通过对本组336例腹部脏器外伤后B超诊断分析,有如下体会。
   
  3.1 脾损伤 经超声检查有效地显示脾损伤病灶、脾脏受伤机会较其它脏器多,占闭合性腹外伤中的30.02%。根据报道超声诊断脾破裂准确率为88% [2]  ,脾损伤分为脾挫伤、脾包膜下血肿、脾破裂。脾挫伤是指脾包膜完整,破裂发生在脾实质深部,病变呈散在不均匀性低回声或无回声,部分形成实质内血肿,故亦称中央型脾破裂。脾包膜下血肿时,病灶出现在脾实质周缘部,包膜未破损,在脾表现轮廓与脾包膜之间见一片形态较规则的扁长形无回声区。脾破裂亦称真性脾破裂,超声可见脾脏体积增大,形态失常,轮廓不规则,脾包膜连续中断,局部回声模糊,脾实质内有不均匀性回声增强或减低区,间隔无回声区。无论破裂 程度如何,均可在脾周或腹腔内显示液性暗。本组脾挫伤72例,脾包膜下血肿42例,脾破裂58例,手术65例,漏诊3例。诊断与手术符合率为97.64%。超声对脾破裂的诊断存在不足之处,与以下因素有关:(1)由于患者局部疼痛或合并伤的存在,体位受限,给扫查带来一定困难。(2)隔顶部裂口受肺气干扰造成超声盲区,使破裂口的显示较困难。(3)病程较长或无明显外伤史的陈旧性脾破裂有时与脾肿瘤难以鉴别。


   
  3.2 肝损伤 肝破裂占腹腔外伤的5%~10%,对超声检查而言,由于外伤形成的血肿多表现为低回声或无回声区,与周围组织的回声有明显的对比度,故易于识别,诊断准确率为100% [2]  。闭合性肝损伤最常见有以下三种情况:(1)肝包膜下血肿,肝包膜完整,肝实质表面破裂,在肝包膜与肝实质之间出现边界清楚的梭型无回声区。(2)肝挫伤,肝包膜完,肝实质内见不规则不均匀的低回声区,其内上片状无回声区,形成大血肿后,B超显示肝实质内存在大片不规则无回声区,中间可有条索状分隔,后方有增强效应;当血肿内有血块和血液同时存在时,可伴有高回声,并有飘浮现象,当血肿纤维化时,回声增强、增多,亦称肝中央破裂。(3)肝破裂,即真性肝破裂,常见肝包膜和肝实质同时破裂,超声显示肝脏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被膜中断,或不平整,中断处有向肝实质伸展的不规则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呈条带状及片状,腹腔内见积液,本组肝挫伤37例,肝血肿27例,肝破裂8例,手术10例,1例漏诊,诊断与手术符合率为82.3%。
   
  3.3 肾损伤 超声分为肾挫伤、肾包膜下血肿、肾全层裂伤、肾蒂损伤四种。肾挫伤,声像图改变轻微,肾实质可见散在局限性高回声带或较小的低回声与无回声区;肾包膜下血肿时,在包膜下可见条状或带状液暗区,横切面呈月牙形C形暗区;肾破裂时,肾体积增大、变形,局部肾被膜中断,模糊不清,实质内见不规则无回声区,或血块形成的低回声团块,回声紊乱;肾全层裂伤并肾蒂损伤时,肾形态发生改变,腹膜后可见血肿无回声区。本组肾挫伤43例,肾包膜下血肿28例,肾破裂11裂,手术8例,诊断符合率100%。肾创伤多经保守,超声显像在动态观察创伤后肾脏是否继续出血,对肾创伤后经保守治疗的转归情况进行观察是其它检查所不及的。
   
  3.4 腹膜后间隙血肿 多来自骨盆、腰椎骨折血管破裂、积血区为无回声或低回声包块,血肿壁较厚不规则,或呈扁圆形,前后径较小,并有沿腹膜后间隙延伸的倾向,不随呼吸运动改变而变化,盆腔腹膜后间隙血肿检查时应与膀胱 区别,可排尿后再检查。另外,腹膜后血肿常因合并其它部位脏器损伤而掩盖了腹膜后血肿现象,容易与腹壁挫伤及腹腔内出血相混淆而漏诊,检查时要加以重视。
   
  3.5 其它 超声对腹盆腔积液具有敏感性,腹盆腔积液是判断有无脏器损伤最敏感的指标之一,也是提供手术指征的重要依据。少量积液时,仅在肝肾间隙、脾肾间隙及盆腔内见条状无回声区;中量积液时,在肝前间隙、脾前间隙及盆腔内见片状不规则无回声区,有部分肠管漂浮现象。在本组336例病案中,少量积液37例,中量积液294例,未探测到液暗区11例。

  超声对实质性脏器损伤能较好地显示损伤部位,而对空腔脏器(胃、肠)损伤只能通过间接征象,由于笔者对空腔、含液脏器损伤早期图像认识不足,故在本组病例中没有含气、含液脏器。
   
  总之,超声显像有助于临床对实质性脏器外伤作出及时而明确的诊断,协助临床判断脏器外伤的类型和程度,有助于同时发现其它较复杂的合并症和内脏损伤,为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对于保守治疗的患者,超声更可以很好地监测病情进展,判断预后。

  
    
  1 钱蕴秋.临床超声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区出版社,1996,200.
  
  2 曹海根,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