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以及措施。方法:选择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55例(观察组)与同期住院的肺结核患者60例(对照组)做对比分析,各自临床特点,两组常规抗痨基础上,观察组加强降糖治疗,特别是强化期使用胰岛素治疗。结果:观察组在强化期治疗后以及全程化疗结束后痰菌阴转率,肺部病灶吸收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应早诊断,早治疗,特别是积极降糖治疗,抗痨效果与无并发症的肺结核初治患者相当。
【关键词】 肺结核 糖尿病 疗效分析
The Analysis of Clinical Effect in Treating Pulmonary Tuberculosis Complicating Diabetic Disease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complicating with diabetic disease via difference therapeutic measure.Method: All 115 cases are divided into observing group(55 cases) and control group(66 cases), and treating pulmonary tuberculosis for all cases with pasid, treating diabetic disease for observing group with insulin during potentizing time; the sputum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 and chest focus absorptivity were found. Result: The sputum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 and chest focus absorptivity of observing group, comparing to control group, is no significance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 It is a good way to treating pulmonary tuberculosis complicating diabetic disease with insulin during potentizing time of anti-pulmonary tuberculosis.
Key words: Pulmonary tuberculosis; Diabetic disease; Therapeutic effect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5年5月共收治患者35例,并与同期收治的无并发症肺结核患者做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我院住院的肺结核初治患者,其中观察组55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男性37例,女性18例,年龄28~62岁,平均48岁。按结核病诊断标准,分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6例,继发性肺结核40例,结核性胸膜炎9例, 55例患者均合并2型糖尿病。先患有糖尿病后并发肺结核25例,因肺结核住院同时查出糖尿病30例;对照组60例,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20~57岁,平均42岁,其中血型播散型肺结核8例,继发性肺结核40例,结核性胸膜炎1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无明显差异(P>0.05)。
1.2 临床表现:两组病例临床表现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表现(略)
表2 两组患者中肺部病变程度(略)
注:结核性胸膜炎不包括在内
1.3 x-ray检查 :通过胸片及胸部CT检查,把肺部病变程度划分为轻度:无空洞病变,病灶范围相加不超过两个肺野;中度:有空洞病变,病灶范围相加不超过两个肺野;重度:有空洞病变,病灶范围相加超过两个肺野[1]。两组患者中肺部病变程度见表2。
1.4 实验室检查:观察组中痰菌涂阳16例(29.1%),对照组中痰菌涂阳15例(25%)。两组患者空腹血糖(Glu) ﹑血脂(Tch. TG)﹑谷丙转氨酶(ALT)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糖﹑血脂﹑谷丙转氨酶水平比较(略)
注:p均<0.05
1.5 治疗措施:两组均采用2HRZS(E)/10HR抗痨,观察组在强化治疗期间除控制饮食外加用诺和灵30R,剂量随血糖情况调整,一般20~50单位/d,血糖难控制者加用拜糖苹 1片/d。巩固治疗期视血糖情况改为达美康 80~160mg/d分两次口服。
1.6 判定方法:两组患者分别在强化期后以及全程化疗结束后分别对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痰涂片、x-ray检查及糖尿病控制情况进行判断。其中糖尿病控制标准如下,理想控制:治疗后,糖尿病症状消失,空腹血糖<6.1 mmol/L,饭后2h血糖<8mmol/L;较好控制:治疗后,糖尿病症状基本消失,空腹血糖<7mmol/L,饭后2h血糖<10mmol/L;控制不良:治疗后,糖尿病症状仍存在或部分存在,空腹血糖>7mmol/L,饭后2h血糖>10mmol/L[1]。
1.7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和t检验。
表4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略)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55例在强化期治疗后,糖尿病得到理想控制为47例(85.5%)较好控制者8例(14.5%),在全程化疗结束后,所有病人肺结核病均达到理想控制。两组痰菌涂阳患者在强化期治疗后痰菌全部转阴。临床症状改善率与肺部病灶吸收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体见表4﹑5。
表5 两组全程化疗后x-ray表现(略)
注:结核性胸膜炎不包括在内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尤其是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加,而结核病的发病高峰也主要在中老年人,使得两病并发病例呈上升趋势。
3.1 两病互相影响,多数为糖尿病在先,而后出现肺结核,相反情形偶或有之。糖尿病患者肺结核患病率达19.3%~24.1%。观察组患者35例中,先患有糖尿病后并发肺结核的患者就有15例,占总数的45.5%,其余是在住院时同时发现的,但仔细询问病史患者有多饮﹑口渴﹑多尿﹑消瘦症状,分别占总数的71%﹑80%﹑51%及71%。这说明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不足,在肺结核发病前,已有糖尿病了。因此,我们应加强对公众进行糖尿病健康,掌握糖尿病知识,使患者及早发现和治疗。
3.2 观察组中查TG﹑Tch﹑ALT等生化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主要与糖尿病人代谢紊乱有关。多数学者认为糖尿病与结核病之间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糖尿病患者易患结核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代谢紊乱,血糖及组织内糖增加,甘油三酯、胆固醇等游离脂肪酸增加,血液粘稠度增加,微循环障碍,组织内果糖,山梨糖蓄积等一系列生化变化,这些变化为结核菌滋生提供了营养来源;糖尿病人代谢紊乱导致肝脏受损,转化维生素A下降,呼吸道粘膜上皮完整性受损,防御功能下降,免疫力降低,出现微循环障碍,细胞内2, 3 DPG下降以及HbG增高,影响血液与组织间氧交换,进一部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这些变化为结核感染提供了有力环境条件,也是诱发结核病的主要原因[1]。
3.3 在x-ray检查中,观察组重度病变占到 67.3%,而对照组重度病变只占到25%,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病情进展迅速,肺部病变广泛﹑严重。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尿糖浓度增高,为致病菌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患者体内蛋白消耗增加,蛋白质代谢呈负氮平衡,降低了局部组织修复能力;加之患者免疫防御功能降低等因素造成[2]。
3.4 两组均采用2HRZE(S)/10HRE方案,同时加用肌苷等护肝药。观察组加用降糖治疗,尤其在结核病治疗的强化期,糖尿病尚未控制,患者体内代谢紊乱,此时及早使用胰岛素,以达到快速﹑稳定控制病情,时间不少于2个月。稳定后改用口服降糖药,以达到长期控制理想血糖。本观察组在病程结束时临床症状改善,胸部病变吸收率及痰菌转阴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抗痨基础上,控制糖尿病病情是相当重要的。
因此通过对上述两组病例的临床观察,我们认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 应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治疗效果相当满意。
【】
[1] 彭卫生,主编.新编结核病学[M].第2版.北京: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 253-255.
[2] 陈灏珠,主编.实用内[M].第1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