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当归注射液治疗痔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唐永琼 唐茂山 罗荣兰
【关键词】 复方当归注射液 肛肠病术后疼痛镇痛
痔、瘘、裂为肛门常见病,多发病,目前的以手术为主。由于肛门周围神经末梢丰富和肛门结构的特殊性,故肛肠病术后疼痛剧烈,从而使很多病人因怕痛而放弃治疗,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本专业的,因此肛肠病术后疼痛是临床比较棘手的问题,也是肛肠外科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关心的问题。2006年5月至今,我科采用复方当归注射液治疗痔术后疼痛,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有痔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分布上基本一致,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基本情况(略)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完成术前准备(包括肠道准备、备皮等)。术前均采用骶管麻醉,手术均采用混合痔行内扎外剥术。术毕治疗组运用复方当归注射液2~4ml作创面点状注射,并用无菌敷料轻揉注射部位,使药物分布均匀。对照组采用0.2%亚甲蓝5~8ml作创面点状注射,创面包扎同治疗组。
2.2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术后创面完全不痛,排便、换药时亦无疼痛;有效:术后创面基本不痛,排便、换药时稍有不适感;无效:术后创面仍有疼痛,排便、换药时则疼痛更甚,需服镇痛药或肌注度冷丁方能止痛。疼痛评分,采用VAS法,以完全无痛为0分,疼痛最剧烈为10分。
2.3 观察方法:于术后3、6、12、24、48、72h进行观察,分为3~24h及24~72h两个阶段分别记录VAS均值,3~24h视为短期镇痛效果,24~72h视为长期镇痛效果。VAS积分≤2分为治疗显效,2
表2 两组术后短期镇痛效果统计(术后3~24h)(略)
3 结果
在短期镇痛效果上(术后3~24h):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6.7%、70.0%,有效率分别为26.7%、23.3%,总有效率均为93.3%,经统计学x2检验,P>0.05,两组镇痛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在长期镇痛效果上(术后24~72h):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26.7%、73.3%;有效率分别63.3%、20%,总有效率分为90.0%、93.3%。经统计学x2检验,P<0.05,两组镇痛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创面水肿、疤痕增生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治疗组复方当归注射液相对较对照组亚甲兰并发症轻且愈合时间缩短,总效果经秩和检验,P值均<0.05,说明两者在术后并发症创面水肿、疤痕增生及创面愈合时间上,具有明显差异,复方当归注射液具有明显优势。镇痛效果统计见表2、表3,并发症比较见表4。
表3 两组术后长期镇痛效果统计(术后24~72h)(略)
表4 两组相关并发症的比较(略)
4 讨论
药证实,复方当归注射液中当归分离出的多种成分均有镇痛作用,其中当归多糖可显著抑制己烯雌酚、缩宫素和醋酸诱发的小鼠扭体反应,提高热板所致小鼠痛觉反应的痛阈[1]。红花对正常的离体血管有自接的收缩作用,而对微量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灌流所致紧张度增加的离体血管具扩张作用[2],并随剂量增加而加强;它可以增加麻醉犬的股动脉血流量、降低外周血管的阻力,提示该药对痉挛状态的血管平滑肌具解痉作用;还可显著延长小鼠脑缺血性缺氧后的喘息延续时间,明显抑制小鼠扭体反应,提高痛阈[1]。两者的综合作用能扩张周围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清除神经根无菌性炎症,从而消除疼痛,且降低了疼痛的敏感性。复方当归注射液运用于肛肠手术创面止痛,主要针对疼痛的慢痛而言,即主要针对组织损伤后释放的致痛因子导致的钝痛,手术切割组织和神经损伤所导致的尖锐的快痛由术前麻醉解决。就复方当归注射液本身而言,它不属于麻醉药也不属于镇痛药的范畴,但肛肠科手术疼痛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手术创伤相对于普外科手术而言较小,患者镇痛需求相对不高,且骶麻或局麻运用利多卡因或布比卡因等麻醉药,麻醉时间可维持3~4h,疼痛又往往随着伤口的愈合而减轻、消失。因此,复方当归注射液能基本满足临床镇痛要求,通过临床运用对比,证实疗效确切、可靠、安全,具有缓解术后水肿、减少疤痕增生及促进创面愈合等作用,是其他镇痛剂所无法比拟的。
【】
[1] 楼征亮,武耀光.复方当归注射液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06,4:73-75.
[2] 李世英,时德,吴凯南,等.红花对周围血管作用的初步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1979, 59(9):55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