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4

                   作者:郭淑玲,项广珍,乔志燕,杨淑英

【关键词】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不良反应; 临床观察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fluorescein fundsangiography,FFA)是当前诊断眼底疾病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在临床应用过程中,FFA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重要事项。本文对我院接受FFA检查的4298例病人中出现不良反应的诊断及预防措施进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3年6月至2006年7月接受FFA检查的病人4298例,其中男性2052例,女性2246例。年龄16~83岁,平均54.58±14.66。病种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490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336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890例,黄斑部病变334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41例,其他(包括FFA未见异常者)107例。造影剂为广州明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荧光素钠,规格3ml:0.6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3401。

  1.2  检查过程

  1.2.1  检查前准备:①详细询问病史,有药物过敏史者(特别有造影剂过敏史者)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 有青光眼或可疑青光眼者不作此项检查。②重度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经心内科会诊,将病情控制在安全水平时再完成FFA检查。③向病人及家属详细介绍FFA检查的目的、方法、检查过程配合的要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并填写检查知情同意书。④模拟训练造影体位和眼位。⑤瞳孔准备:检查前半小时,复方托品卡安滴眼液充分散瞳。

  1.2.2  注射荧光素钠:20%荧光素钠0.1ml加10ml生理盐水前肘静脉缓慢注射,观察5min,病人无不适反应,在4~6s内快速静脉注射荧光素钠3ml。对年龄较大或身体较弱者将荧光素钠注射速度延长为8~10s内完成。

  1.2.3  拍摄不同时间不同部位的眼底像。

  1.2.4  造影结束后观察30min。告诉病人及家属,荧光素钠可使皮肤、球结膜黄染,在6~12h逐渐消退,荧光素钠通过肝肾排泄,小便呈明显黄色,可持续24~36h, 对身体无影响,对此不必惊慌,嘱病人多饮水,促进排泄。告之迟发型过敏反应的表现和口服抗过敏反应的药物。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软件,采用X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接受FFA检查4298例患者中98例出现不良反应,占2.28%。不良反应表现形式见表1,不同性别组比较见表2,不同年龄组比较见表3。不良反应多在1~3min内出现,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并发症和后遗症。

  表1  不良反应表现形式 略

  表2  不同性别发生不良反应比较 略

  表3  不同年龄组发生不良反应比较 略

  从表2和表3看年轻患者和男性患者占比例较高。一般患者在1~3min内出现不良反应。对于恶心呕吐者,放松头带,嘱其坐直深呼吸,安慰病人,消除其紧张情绪,大部分在3~5min内缓解。皮疹多在30~60min内出现,给予肌肉注射地塞米松5mg后好转。1例在在造影结束后2min,出现皮肤瘙痒,随即出现呼吸困难、晕厥,血压脉搏测不到,立即让病人平卧,肌肉注射地塞米松5mg、肾上腺素1mg,氧气吸入4~6L/min,急请内科医师协助抢救。建立静脉通路,生理盐水250ml、多巴胺60mg入壶80滴/min,此时患者出现意识丧失、下颌呼吸,很快呼吸心跳停止。立即采取心脏复苏、升压、扩溶等急救措施,患者逐渐恢复呼吸心跳,血压60/40mmHg,继续升压扩溶,30min后患者血压110/70mmHg,脉搏60次/min,生命体征平稳。

  3  讨  论  

  根据本文98例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作者认为FFA不良反应,可以概括为造影剂因素和心理性因素所致。

  3.1  造影剂因素: 荧光素钠是一种染料,具有无毒无害,不参与肌体代谢和分解,进入体内后60~80%与血浆蛋白结合,2%溶解在血中,经肝、肾排出。人体对荧光素钠的不良反应,目前尚无定论,从造影前皮肤划痕试验、皮内试验、凝集试验[1]到目前静脉稀释注射试验及口服抗过敏和止吐药等,均不能预知注射后是否有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大多为轻中度,一过性的反应,但仍有本文的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导致患者死亡的报道[2]。

  3.2  检查者因素: ①沟通技巧:检查者首先要确定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以参与式的沟通方法与患者进行交流,交代病情和检查可能出现的问题时,可采取好—不好—好模式,可最大限度地消除其紧张情绪和恐惧感,由被动转为主动接受检查。②操作技巧:首先要对病人进行模拟训练,使得病人学习掌握在检查过程中的体位配合和心理耐受;其次要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重个性化调整静脉推注速度由3~5s延长为8~10s,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而不影响检查结果。

  3.3  患者因素:本组出现不良反应的98例患者,73例为50岁以下,占不良反应的74.5%,其中34%没有静脉注射史,48%没有眼科疾病检查史。这可能与患者年龄和就医经验有关。此外性别因素也可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组男性患者不良反应比率高于女性患者,与翁文庆等[3]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FFA的不良反应可分为造影剂导致的过敏反应和心理性因素所致的类过敏反应和心理性反应。  

  造影剂因素所致的过敏反应多表现为:①速发型过敏性反应:包括瘙痒、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支气管痉挛、低血压和晕厥,最常见的是荨麻疹。大部分这类反应是自限性的,并对肾上腺素能和抗组胺药物的反应迅速,但发生致命的可能性不容忽视。②迟发型过敏反应:表现为造影剂注射后1~3d出现的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和荨麻疹[4]。本组FFA检查4298例,过敏试验均为阴性,但在造影过程中31例(0.72%)发生了对荧光素钠的过敏反应,其中26例表现为急性荨麻疹,4例咳嗽、打喷嚏,1例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占不良反应的31.63%。  心因性反应多表现为:①类过敏性反应,常表现在静脉注射造影剂后1~3min少数在20min以后,出现恶心呕吐和皮肤潮红,可能是迷走神经受到刺激所致;②心因性反应,多表现为面色苍白,大汗,伴有晕厥前的恶心反应,不伴有皮肤瘙痒和发绀,无呼吸困难和心率加快,不需使用拟交感药物,平卧休息后症状可缓解。常见的原因是病人过度紧张,药物推注速度过快,最常见的原因是静脉注射时疼痛刺激后引起的迷走神经反应[5]。本组4298例,在造影过程中67例(1.56%)出现类过敏反应和心因性因素导致的不良反应,表现为一过性恶心呕吐,占不良反应的68.37%。   

  根据报道及结合我们的经验,在进行FFA检查时采取下列预防措施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①事先预防方案:包括详细询问病史、药物过敏史、特别是造影剂过敏史。②注意沟通技巧和模拟体位训练。③必须进行荧光素钠过敏试验。④适当的药物注射速度。⑤注意到事先用药只能对类药物过敏反应有用,而不能防止危及生命的过敏性反应[6]。⑥造影室应备有各种抢救药品和氧气[7]。⑦急救措施:主要针对过敏反应,当患者发生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晕厥、虚脱等情况时,应立即使病人平卧,吸氧,监测血压、血糖和心电图,如属严重的过敏反应可给地塞米松10mg肌注或肾上腺素1mg肌注,建立液路,请内科医师协助诊治。⑧事后方案:留观30min,对有药物过敏史者告之迟发型过敏反应的表现和口服抗过敏反应药物。

【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药典临床用药须知[M].北京:1995.694.

  [2] 向方,张雷.荧光素钠静脉注射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2,18(3):220.

  [3] 翁文庆,邵碟依.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思考[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0,10(3):169-170.

  [4] 顾瑞金,主译.帕特森变态反应性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35-396.

  [5] 魏广川,孙伟.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 24(6):636-637.

  [6] Butner R W,Me Pherson A R,Adverse reactions in intraveno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J]. Am Ophthalmol,1983,15:1084-1086.

  [7] 乔志燕,郭淑玲,霍玉香,等.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过敏性休克1例[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4,21(3):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