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闭合性肾损伤病人的效果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林芬 林映莲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心理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闭合性肾损伤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0例外伤性闭合性肾损伤(符合保守条件)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治疗期间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病人在应对出血、疼痛、发热等并发症及疾病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肾损伤保守治疗过程中能有效应对疼痛、发热等并发症的病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22例,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非手术治疗失败病例,观察组8例,对照组18例,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外伤性闭合性肾损伤治疗期间进行心理干预能有效应对出血、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

  关键词:心理干预;肾损伤;护理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Patients with Close Renal Injury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h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complications and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with close renal injury. Method: 80 cases of the patients with close renal inju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s. For the forme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was performed, aiming at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the patients, and the latter accepted routine nursing. The complications such as hemorrhage, pain and fever, and the prognosis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38 cases of the patients accepting the intervention could effectively responded to the complications, in contrast with 22 cases of the control,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1). Furthermore, for the former only 8 cases failed in th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but 18 for the latter. (P<0.01).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ould effectively responded to the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Key words: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Renal injury;Nursing
                                                                       
  为探讨心理干预对闭合性肾损伤预后的影响,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80例外伤性肾损伤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泌尿外科住院的外伤性闭合性肾损伤患者80例,男69例,女11例;年龄16~59岁,平均年龄41.5岁;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病人病情均符合保守治疗,两组病人抢救措施及治疗方法、两组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按照闭合性肾损伤治疗原则给予止血、护肾、抗休克等治疗,其间接受常规护理不做特殊指导。

  1.2.2 心理干预组:在进行止血、护肾、抗休克等治疗的同时,针对病人存在的焦虑、恐惧、忧郁等心理反应,针对诱发原因,采用医学心理支持方法,以解除患者焦虑、忧郁等不良心理影响。

  1.2.2.1 认知干预:详细收集资料,了解病人病史,及时发现病人的认知功能异常,结合病情及治疗,做好解释工作,应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给他们讲述疾病的相关知识,用图片、画册等提供有关的治疗信息,在入院时即向病人解释绝对卧床休息的重要性及卧床休息持续的时间,卧床期间应注意的事项(如皮肤的护理、卧床期间保持大便通畅等)。并加强语言沟通,注意语言的性,保持护患沟通的有效性,从而纠正病人的认知异常,有助于病人进行自我护理,缓解和消除因认知缺乏导致的心理问题。

  1.2.2.2 行为干预:针对疾病特点及与疾病有关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使病人接受关于疾病的,激发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学会适应疾病的;并且通过言行举止,保证、鼓励等减轻病人的焦虑与恐惧,振奋精神,克服病痛,教会病人行为应对的一些具体方法,如深呼吸、肌肉放松、翻身、咳嗽等。并且采用读报、听、听收音机等转移病人的注意力,这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人的各种不良情绪。

  1.2.2.3 情绪干预:主要是及时给予情绪支持,对病人表现出来的烦躁、易怒、焦虑表现给予同情、理解、鼓励和安慰,向病人讲解情绪与疾病及其所产生症状的关系,让病人了解负性情绪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缓解病人的情绪状态,使其逐渐恢复心理平衡。同时强化家庭等社会支持,鼓励病人亲友的探视,协助病人亲友及同事对病人的照料,由此减轻心理反应的程度。

  1.2.3 统计学方法:组间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有效应对不适反应的比较:治疗期间能有效应对不适反应的病例,观察组38例,占95%;对照组22例,占55%,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见表1。

  表1 两组有效应对不适反应的比较(略)

  2.2 两组保守治疗成功率的比较:观察组保守治疗成功32例,占80%;对照组22例,占55%,其中对照组由于大出血致死亡1例,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保守治疗成功率比较(略)

  3 讨论

  3.1 肾损伤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忧郁等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根据心理应激理论:突如其来、变化莫测、无法预料的刺激,精神刺激强度较高[1]。由于肾损伤患者就诊急、伤势重、病情变化快、临床表现差异大;在治疗期间由于卧床时间长,大部分病人存在血尿、发热、疼痛等不适表现,并且由于预后不确定或者面临医疗费用的压力,为自己成为家庭负担而不安等各种各样的因素作为应激源导致病人出现各种心理反应,甚至引起病人的机体病理改变。病人主要表现为紧张、烦躁、易怒、失眠、自信心不足等表现,直接影响了疾病的预后及恢复。

  3.2 心理干预可提高病人有效应对不适反应,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整体护理到今天,实施心理干预后对疾病转归的影响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心理干预与技术护理相辅相成,具有同等价值[2]。本组实验结果表明,对患者积极采取心理干预措施,针对性地实施个性心理护理,训练患者积极的心理应对方式,变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增强了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自信心,使病人在身心康复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生活质量。肾损伤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如何使伤肾避免继发出血是抢救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故在损伤初期,安慰患者,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同时动态观察血尿颜色及量变化,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指导多饮水;肾区疼痛可加重患者的焦虑不安情绪,在密切评估疼痛性质、程度及局部肿块的变化的基础上,正确及时应用镇痛药物,同时实施正确的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认知干预、情绪支持,使患者能获取必须的相关知识,运用有效的应对方式,提高对创伤的接受和适应水平,主动应对出现的不适反应,使观察组保守治疗成功率远远高于对照组。实践证明,心理干预在特定条件下对疾病的预后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已被广大医护人员接受和认同。

  :

  [1]余展飞,杨新发,林香玲.心理卫生理论与实践[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192.

  [2]于登瀛,关雪莹.心理护理应在实施上下功夫[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9):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