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喉镜下手术270例临床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焕才, 刘芬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临床分析

    关键词:  纤维喉镜;  临床分析

  我科自2000年3月至2005年9月在Olympus ENF-P2纤维喉镜下行声带微创手术270例,其中29例为活体组织病检查,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70例患者中,男124例,女146例。年龄14~78岁,平均年龄42岁。其中声带小结125例,声带息肉(基底部直径≤3mm)106例,声带小囊肿5例,声带小血管瘤5例,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29例(病理学报告声带恶性肿瘤23例,声带乳头状瘤4例,声带息肉2例)。病变部位在声带边缘的242例,在声带表面的16例,在声门下的12例。单侧声带病变的185例,双侧声带病变的85例。患者按职业分类:售货员68例,教师52例,工人51例,农民49例,公务员26例,学生24例。

  1.2  手术方法:术前6h禁饮食,术前30min给予阿托品0.5mg皮下注射,鲁米那钠0.1g肌肉注射。做好患者心理工作,避免过分恐惧。1%麻黄素棉片收敛宽大侧鼻腔粘膜,1%地卡因鼻腔及咽喉部表面麻醉。患者取仰卧垫枕位,术者立于患者头侧,左手握持镜体操纵部,右手握持镜体远端,将纤维喉镜远端经宽大侧鼻腔轻轻插入,到达会厌,调节操纵杆上的方向按钮,抬起会厌,充分暴露喉腔。稳定喉镜,由助手经镜侧孔导入配套的喉钳,转动钳柄,调节喉钳开口方向,在明视下将声带病变摘除干净,对于基底较大的声带病变,可多次钳夹,直到摘除干净。
  
  术后给予抗生素口服一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和糜蛋白酶雾化吸入,雾化吸入每天一次,连续10d。嘱患者术后两周内少发声。术后两周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发声练习:①打哈欠、叹气练习。使喉肌完全松弛,克服发声时的紧张习惯。②水泡音练习。训练均匀呼气能力,克服声门闭合不良或闭合过强,帮助声带恢复功能。方法:口腔、喉肌和下颌放松,经鼻吸气后用微弱、均匀不间断的气流吹开声带,张口平稳发出元音"a"。③咀嚼疗法。解除发声时喉内肌、喉外肌和共鸣管中咽肌的过度紧张,使彼此协调[1]。

  2  结果
  
  270例纤维喉镜手术患者,除29例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者外,均一次手术摘除干净。其中19例较大的声带息肉(基底部直径在2.5~3mm之间),一次手术中多次钳夹,将息肉摘除干净。
  
  术后一个月复诊,270例患者,除29例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者外,其余241例患者,声音正常者189例,声嘶较术前明显好转者52例。

  3  讨论
  
  目前,喉内镜手术较快,方法很多。支撑喉镜手术虽能精确切除声带病变组织,但易致上齿松脱,咽喉粘膜损伤,甚至术中窒息,对于颈部粗短或颈椎病患者操作亦有一定难度。故建议主要用于基底较广(直径≥4mm)的声带病变切除。
  
  喉动态内镜直视手术,虽手术方法简单,术野清晰,患者痛苦小,但该手术要求昂贵的设备,短时间内难以普及[2]。
  
  纤维喉镜手术因镜体较软,病人痛苦小,检查时间短,术野清晰,可仔细观察喉腔病变,且操作简单安全,尤其适用于病重和年老体弱者。对于基底部直径≤3mm的声带息肉、囊肿和小结,既可满足手术精细度的要求,又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经费,值得推广普及。
  
  通过270例纤维喉镜手术,我们了如下体会:①术前认真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克服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充分合作。②有效的表面麻醉是纤维喉镜手术成功的关键。咽反射敏感者,可适量增加地卡因,但需要控制总量,避免麻醉意外。③手术摘除声带病变组织要在明视下进行,术者与助手要配合默契。钳夹病变组织时要准确到位,切勿粗暴,盲目乱夹。④对于基底部直径≥4mm的声带病变,因纤维喉镜手术需多次钳夹,术中出血影响视野,妨碍进一步检查和操作,故建议优先行支撑喉镜手术。⑤术后的及护理也非常重要。除行抗生素口服及雾化吸入治疗外,术后两周内嘱患者少发声,术后两周后要进行嗓音恢复训练,定期复诊检查。

  :

  [1]  张宾.纤维喉镜下手术及手术后的发音矫治[J]. 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03,11(2):129.

  [2]  张成勇,方红雁,毛绮德. 颈部粗短或颈椎病患者的喉动态内镜直视法声带息肉摘除术[J].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17(12):7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