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6例婴幼儿湿热痢推拿治疗体会
【关键词】 推拿;湿热痢;临床疗效。
[摘要]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湿热痢疗效。方法:采用中医推拿方法治疗556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愈466例,显效57例,无效33例,总有效率为94.06%。结论:推拿治疗湿热痢简便易行,疗效可靠,无任何毒副作用,且避免小儿用药不便及避免了药物之苦寒败胃之嫌,疗效显著。
[关键词] 推拿治疗;湿热痢;临床疗效。
婴幼儿湿热痢,因体质特点,用药不便或不配合等,临床治疗有一定困难。我们自1986年7月以来,应用推拿手法治疗566例婴幼儿湿热痢,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556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性299例,女性258例,年龄在2个月~4岁之间,病程短者数小时,长者2个月,一般为2 d~3 d,均有腹痛(哭闹不休)、痢下赤白(白色胶状黏液及血丝)、肛门红肿(指诊)等典型临床症状、体征及大便化验检查等充分依据。
2 推拿手法
2.1 推大肠(5 min)
定位:在食指外侧缘;作用:可以使气血活肠、浊气下降、清气上升、固大肠、助消化、祛肠热、利小便而止大便。
2.2 分阴阳(3 min)
定位:在小天心之两侧;作用:能分寒热、平气血,使阴阳平衡,调和腑脏,消便物色白赤。
2.3 推下六腑(20次)
定位:前臂尺侧肘关节横纹头至腕关节头成一直线;作用:利血退阴。
2.4 清补脾土(5 min),揉乙窝风(4 min)
定位:脾土在拇指外侧缘赤白肉际处;乙窝风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作用:脾土,助气和血、通经络;乙窝风,大补肾元。
2.5 揉外劳宫穴(4 min),配捏挤天枢穴、神厥穴
定位:外劳宫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天枢穴平脐、左右.各旁开2寸处;神厥穴:脐窝中央;作用:温下元、散寒凝、消腹胀。
2.6 推补肾水穴(7 min)揉二人上马穴(3 min)
定位:肾水穴在小指掌面;二人上马穴在第四五掌骨节凹陷处;作用:温补肾阴、补气、利尿、稠化便物中积液,使小便正常。
2.7 推四横纹(4 min)
定位:在掌面第二至第五指根部横纹处;作用:和中健胃,增进乳食,消积消胀,消食。本法每天进行一次,若病情重者可推拿2次。体质弱者,又可先补后清,以补为消,否则相反。穴位加减:伴高热,多推六腑400次,加清天河水300次,推脊100次。伴呕吐,揉板门50次,逆运八卦(4 min)掐承浆10次。不欲饮食,摩腹中2 min,脾俞、胃俞各5次[1]。
3 疗效标准
痊愈:经推拿3次以内,症状消失,大便化验正常;显效:经推拿5次以内,症状消失,大便化验正常。无效:经推拿5次以内,症状存在,大便化验未正常者。
4 结果
经推拿治疗痊愈466例,占83.81%,显效者57例,占10.25%,无效者33例,占5.94%,总有效率为94.06%。
5 典型病例
例1:赵某,男,1岁多,1987年7月7日初诊。其父代述,患儿昨晚至今晨腹泻13次~14次,开始以稀便为主,渐转为白色胶状黏液并加有血丝、发烧(39.0 ℃)、哭闹不休。指诊肛门红肿,舌苔微黄腻、脉浮数,指纹红紫,大便镜检:脓便,红细胞(++),白细胞(++++),辨证为湿热痢。治宜清热解毒,补肾利尿,培脾止痢。用推拿方法,经分阴阳、补肾、推下六腑,清补脾土、揉乙窝风,揉外劳宫,揉挤神阙、天枢,推补肾水,揉二人上马穴,推四横纹,推脊等治疗。二诊:自推拿后,患儿小便量增多,大便减少为二次,色渐转黄,质变稠厚,肛门红肿消退。经三次推拿后,患儿疾病痊愈,患儿家长非常满意。例2:患者,女,5/12岁,2003年7月22日初诊。其母代述,患儿发病2 d,每日腹泻10多次、开始以水泻为主,渐转为白色胶状黏液,哭闹不休、并伴不欲饮食,经某诊断为痢疾并给予“输液打针”等治疗后(药品、数量不详),腹泻次数仍不减,查体:舌淡,苔微黄腻,脉细数,指纹淡紫,指诊肛门红肿,大便镜检:脓便,红细胞(+),脓细胞(+++),辨证为湿热痢,治宜:清热解毒,培脾止痢,补肾利水,用推拿方法,经分阴阳、清大肠、清天河、清补脾土、捏挤神阙及天枢,推四横纹等穴。三次后患儿疾病痊愈。
6 讨论
与体会婴幼儿湿热痢的治疗原则与成人基本相同,均以清热利湿为法。单纯的药物治疗,因小儿用药不便,且有苦寒败胃之嫌,如清吴鞠通《瘟病条辩、解儿难》指出:“其用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故取而代之的推拿疗法,不仅简便宜行、疗效可靠,而且易于被患儿接受,对婴儿幼儿湿热痢有积极的治疗与预防作用。根据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体质特点,湿热痢的治疗虽以清热利湿的驱邪方法为主,担应时刻顾护正气。对于体质壮实者,失补后清、俾正复以助驱邪:或视其病情,扶正与驱邪并复,清法与补法兼施,以达清不伤正、补不留邪之功、且有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临床应用时,应根据体质与病情,权衡二者之间的主次轻重,区别对待。本组病例所用推拿方法,是通过补肾培脾以扶正,清热利湿以驱邪,分利阴阳以治痢的综合作用实现的,有待于临床不断地及医学的进一步研究。
:
[1]金义成.小儿推拿[M].上海:上海技术文献出版社,1980:138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