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胆碱酯酶在肝病中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血清胆碱酯酶
[摘 要]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75例肝病患者与健康组(50例)进行比较,观察各组肝病患者CHE的活性。结果:各型肝病CHE活性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下降幅度依次为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重型肝炎。结论:CHE的测定对反应肝病患者肝脏的受损状态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血清胆碱酯酶;肝病;活性
Diagonsis Value of Cholinesterase in Hepatic Diseases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erum cholinesterase(CHE).Methods Compared with 175 hepatic patients and 50 healthy groups,observed the serum CHE activity in different hepatic diseases.Results The artivity of cholinesterase in different hepatic disenses was gradually degree (P<0.01);Acute hepatitis
Key words:Cholinesterase;Hepatic;Diseases
胆碱酯酶(CHE)是由肝脏合成,存在于血清或血浆中的一种水解酶,在肝病患者中,由于肝细胞受损,CHE的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因此,临床上对CHE的测定可以反映出肝病患者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并对不同类型的肝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为此,我们对50例正常人及175例肝病患者进行了CHE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正常标本
来自本院健康体检人员,排除肝功能异常者。急性黄疸型肝炎(AIH)3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40例,重型肝炎(FH)20例,肝硬化(LC)40例,肝癌(HCC)45例,均来自本院住院病人。
1.2 测定仪器及方法
贝克曼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为贝克曼进口原装试剂盒,采用速率法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数据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
2 结果
各组病人CHE、ALT的测定结果见表1,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表1 各类肝病及对照组CHE与ALT的测定值(略)注:*P<0.01;r=-0.63,P=0.18
各种肝病CHE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以重型肝炎和肝硬化以及肝癌最为显著。血清CHE活力随着肝组织炎症的加重,以及纤维化的程度而逐渐下降,各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
CHE与ALT无相关性,r=-0.63,P=0.18,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由于CHE是肝细胞合成的一种胆碱羧酸脂水解酶,可反映肝细胞合成代谢水平,肝功能受损时,合成就会减少。从病角度看,肝病患者表现为肝细胞坏死,间质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和结缔组织增生,这都可能影响CHE合成,导致其活性明显下降,而其下降程度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平行[1]。本组结果表明,肝病患者中的CHE活性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而下降,下降程度依次为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重型肝炎。有人将重型肝炎分生存组与死亡组进行比较,发现死亡组比生存组CHE活性降低更显著[2]。提示CHE活性低下,是FH预后不良的指征之一。
血清白蛋白主要由肝细胞合成,白蛋白减少,白/球蛋白比例下降,是肝功能下降时的临床主要表现之一。为了探讨CHE与肝功能的关系,将肝病患者共80例测其白蛋白(29±3.0)g/L,白/球蛋白比值<1.5,并与健康组对照(45±5.0)g/L,P<0.01,即CHE活性与白/球蛋白比值降低相平行。而有报道[3],γ球蛋白与CHE的活性呈负相关,即CHE下降越重,γ球蛋白上升越明显,愈后就越差。
目前临床生化检验中,一般以血清ALT升高作为肝细胞受损的一个重要指标。从表1可以看出,在各型肝病中,ALT并不是随着CHE的下降而升高,r=-0.63,P=0.18,按α=0.05标准,可以认为两组数据不相关,无统计学意义。因此CHE不能作为肝细胞受损单独的诊断指标,同时还要其他生化指标。
CHE不是肝病的特意性指标,一些肝外疾患,如肺癌、肠癌等其他癌症,有机磷中毒,重度营养不良等,均可引起CHE活性不同程度的降低,临床应根据病情进行具体分析。但由于CHE能较敏感地反应肝病病情程度,故CHE活性测定是监测肝实质细胞损害及癌症病程的有力指针,提示把检测CHE活性作为常规肝功能检测指标之一,对临床肝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邓绪乐,邹正升.血清胆碱酯酶与病毒性肝炎组织病变的关系[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120122.
[2]苏德元,董祥家,王兆荃,等.重症肝炎207例预后因素分析[J].临床肝胆杂志,1993,9(2):98.
[3]尺宝荣.检测血清胆碱酯酶对肝病诊断的临床意义分析[J].临床肝胆杂志,1996,12(2):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