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髋关节脱位13例X线平片与CT表现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训军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髋关节脱位;骨折;X线平片;CT

    [摘  要] 目的:探讨外伤性髋关节脱位的X线平片与CT表现。方法:对照分析13例外伤性髋关节脱位的X线平片与CT表现。结果:13例中,后脱位10例11髋,中心性脱位2例,前脱位1例,X线平片未分型。合并骨折12例,X线平片漏诊骨折2例。X线平片发现碎骨片11块,CT表现发现碎骨片21块,其中关节腔内碎骨片X线平片检出5块,CT检出13块。结论:X线平片与CT在诊断髋关节脱位及股骨头、颈骨折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但在髋关节脱位的分型,了解关节腔内碎骨片及软组织受损情况方面CT明显优于X线平片。

  [关键词] 髋关节脱位;骨折;X线平片;CT

  髋关节脱位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一型,后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外伤无疑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髋关节脱位又可分为完全脱位与半脱位,外伤引起的一般均为前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本院2000年9月至2005年8月外伤性髋关节脱位病例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14岁~59岁,其中车祸10例、坠落伤2例、运动伤1例,均于伤后数 h内行X线平片检查,2 d内行CT检查。

  1.2  方法  X线平片检查采用GE VARiAN500mA摄片机,均摄骨盆前后位,5例加摄患侧髋关节双斜位;CT检查采用SIEMENS SOMATOM AR Star螺旋CT机,常规行双髋轴位扫描,层厚5 mm,层距5 mm,对疑有骨折处追加扫描,分别观察骨窗与软组织窗,对4例合并髋臼复杂骨折者行三维重建。

  1.3  诊断标准  髋关节脱位可分为后脱位、前脱位及中心脱位。后脱位较多见,又可分为5型:1型单纯性关节后脱位、无骨折或只有小片骨折;2型髋臼后缘有单块大骨折片;3型髋臼后缘粉碎性骨折;4型髋臼缘及壁亦有骨折;5型合并有股骨头骨折。前脱位少见,可分为3型:闭孔下、髂骨下及耻骨下型。中心脱位较少见,可分为4型:1型单纯性髋臼内侧壁骨折(耻骨部分)、股骨头脱位程度可轻可重;2型髋臼后壁有骨折(坐骨部分)、股骨头有(或无)向后脱位;3型髋臼顶部有骨折(髂骨部分);4型髋臼爆破型骨折、髋臼全部受累[1]。

  2  结果

  本组13例单侧脱位12例、双侧脱位1例,其中后脱位10例11髋、中心脱位2例、前脱位1例,合并髋臼骨折11例,其中前壁骨折3例、后壁骨折4例、复杂骨折4例,合并股骨头骨折4例、股骨颈骨折1例,X线平片漏诊髋臼前壁及后壁骨折各1例。X线平片未分型,CT分型示后脱位1型1例、2型1例、3型3例4髋、4型2例、5型3例,中心性脱位3、4型各1例,前脱位1例为耻骨下型,合并盆腔软组织损伤2例。手法复位4例,手术复位9例10髋,手术中所见与X线平片及CT表现基本一致。检查结果,X线平片在诊断髋关节脱位及股骨头、股骨颈骨折方面与CT无显著差异,但在髋关节脱位的分型,了解关节腔内碎骨片及软组织受损情况方面CT明显优于X线平片。

  3  讨论

  髋关节是人体一个重要的持重关节,由髋臼、股骨头及关节囊组成,髋臼是由前柱及后柱所构成的倒“Y”形凹陷,股骨头位于Y形凹陷中,大部为关节囊所包围环绕,局部连于股骨颈。外伤、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髋关节化脓性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等均可引起髋关节脱位,但外伤是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外伤引起的单纯性髋关节脱位少见,绝大多数合并髋臼或(和)股骨头、股骨颈骨折,本组13例中只有1例单纯性脱位,11例合并髋臼骨折、4例合并股骨头骨折、1例合并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包括后脱位、前脱位及中心脱位。其中以后脱位最常见,大腿屈曲内收位,猛烈外力从膝后方冲击时可发生,伤侧股骨内旋内收畸形,股骨头向后冲击时,可造成关节囊韧带血管损伤,并常合并髋臼后缘骨折或股骨头骨折。X线平片示股骨头脱出髋臼并与髋臼上部重叠、大粗隆突出、小粗隆消失,复位后半年或1年随诊易发生髋关节周围骨质增生肥厚或股骨头坏死及晚发创伤性关节炎。中心脱位较少见,髋臼底因受股骨头冲击而呈粉碎性骨折,髋臼顶骨折向外移位,股骨头随髋臼底骨折片突向盆腔,此型骨折脱位较为严重,难以复位,骨折愈合后关节内有不规则骨枷,骨盆口变形,晚发不同程度的髋关节功能障碍,并常合并髂外动脉损伤。前脱位少见,大腿急剧外展,大粗隆撞击髋臼后部,迫使股骨头从髋关节囊前方内下部分薄弱区穿破脱出而向前下方移位,股骨外展内旋或屈曲外展外旋,共同点是股骨干外展呈水平位,股骨头位于髋臼下方,对向闭孔与坐骨结节重叠[2,3]。

  单纯性髋关节脱位复位简单,预后良好,一般在全麻或椎管内麻醉下手法复位,以Allis法最为常用。复位后不必石膏固定,一般作伤侧皮肤牵引或穿丁字鞋2周~3周,卧床休息4周后即可扶双拐下地活动,3个月后可承重。髋关节脱位合并髋臼骨折和(或)股骨头(颈)骨折时,临床处理不当易引起预后不良或功能障碍,其方法视骨折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保守牵引治疗和切开手术复位,其治疗目的是使股骨头复位、尽量恢复完整的关节面、完成骨折的整复、尽可能使骨折得到解剖复位,尽最大可能减少创伤性关节炎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1]。骨科医生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以及术前制定完善的手术计划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而最佳方案的制定需要影像学提供客观、全面的检查资料。

  髋关节脱位的传统X线平片检查需摄骨盆前后位及患侧髋关节双斜位,从3个投照角度来综合分析髋关节的结构。但由于髋关节结构复杂、髋臼处骨骼重叠较多、软组织影干扰,加之髋关节损伤后的病人不能很好的配合摄片体位要求等因素,因此X线平片在脱位的分型及关节腔内骨折碎片的检出方面难以准确观察。本组资料表明,X线平片对髋关节脱位虽可作出诊断,但难以准确分型,合并股骨头(颈)骨折时尚能作出诊断,但合并髋臼骨折时很容易漏诊,尤其是髋臼复杂骨折时对关节腔内骨折碎片的检出率明显低于CT,而CT恰恰可以克服X线平片检查的诸多缺点,可以清楚显示股骨头的移位方向及合并骨折的情况,尤其对关节腔内游离碎骨片的准确诊断对临床制定最佳诊疗方案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髋关节脱位合并骨折时关节腔内有无碎骨片是是否需要手术复位的指征,而本组资料显示对关节腔内碎骨片的检出CT明显优于X线平片。

  综上所述,针对髋关节这样复杂的结构,对外伤性髋关节脱位的诊断,X线平片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病人体位难以达到要求;骨骼及软组织影的重叠;无法对髋关节脱位进行准确分型;不能测量脱位的距离及骨折片的大小和分离距离。而随着临床骨的,针对髋关节这样复杂的关节单纯地判断脱位是否已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临床医生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势必要追求最佳的诊疗方案,以使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这就使得CT成为外伤性髋关节脱位的必要检查。根据本组资料CT主要有以下优点:对髋关节脱位进行准确分型并可判断脱位的距离及程度;合并髋臼骨折时对骨折片的数目、大小及来源可作出准确判断;对关节腔内游离骨折片的检出明显优于X线平片;能清楚显示关节囊及盆腔损伤情况。

  因此,在髋关节脱位的分类、分型、治疗计划的制定方面,CT较X线平片对临床有着更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基层CT机的逐渐普及,骨盆外伤的病人,X线平片作为常规检查方法,对判断髋关节脱位及骨折仍有一定价值,但对髋关节脱位疑有骨折的病人,CT轴位平扫应列为常规检查,合并髋臼复杂骨折时可增加三维重建,这样就可以为临床提供客观全面的影像学检查资料。

  :

  [1]  吴在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861864.

  [2]  王云钊.中华影像医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230232.

  [3]  孔庆德.临床X线诊断手册[M].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