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护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朱小婧,董星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关节疾患终未治疗的有效方法。它能有效的恢复关节的功能,解除髋部的疼痛,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我科自2001年3月至2004年5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9例,为保证手术效果促进病人的康复,采取了的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例病人中,男9例,女10例,年龄46岁~70岁,平均年龄63.5岁,其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8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10例,髋臼发育不良2例。

  1.2  手术方法 

  本组均由同一组骨科医师进行手术,在硬膜外麻醉下采取髋关节后外侧入路,暴露病变的骨组织,切除病变部位,置入人工髋关节,留置引流管,缝合软组织。

  2  结果

  本组病人14 d~26 d出院,出院时切口均愈合拆线,无一例发生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病人对治疗护理满意,手术效果好。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由于长期受疾病的折磨生活不能自理,大部分病人对手术的期望值很高,同时又怕手术效果不理想,术后发生并发症而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我们热情接待病人并与之谈心,掌握其思想动态,对不良心理反应采取疏导帮助,以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

  3.1.2  饮食护理 

  完善各项术前准备,行各项常规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原有疾病,进行全身综合调理,使机体各重要器官功能达到或接近正常。入院后给予饮食指导,根据个人饮食习惯,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增强其抵抗力,以提高病人的手术耐受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3.1.3  运动 

  术前适应性训练并教病人术后功能锻炼方法,术前行股四头肌,小腿及足部锻炼。使用拐杖行走及床上大小便,并向病人详细讲解各种术后功能锻炼的要领,使病人领会并掌握。

  3.2  术后护理

  3.2.1  生命体征的监护 

  术后密切观察病例人神志、瞳孔、BP、R、P的变化,对高血压、心脏病的病人进行心电监护,麻醉未清醒的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由于术中出血量大,术后易发生组织灌注量不足,应及时测量血压,还要严密观察尿量,保证尿液≥60 ml/h[1]。

  3.2.2  引流管的护理 

  人工髋关节术后伤口渗血渗液较多,常放置引流管,观察引流液的量及颜色,并应准确记录,正常情况下引流量是50 ml/d~250 ml/d,色淡红,若引流量大于等于300 ml/d,色鲜红,应急时处理,引流期间应保持引流量通畅,必要时挤压引流管,避免因引流不畅而发生继发伤口感染,引流持续至术后2 d~3 d,引流量≤50 ml/d可拨管[2]。

  3.2.3  患肢护理 

  患肢外展15°~30°中立位,制动穿防旋鞋,勿屈曲、内旋髋关节,以防人工髋关节脱位,术后48 h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如患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皮肤的颜色及温度等,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2.4  预防并发症

  3.2.4.1  预防肺栓塞 

  肺栓塞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为1.36%[2],是引起猝死常见原因之一。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常见的情况有轻重不一。急性肺栓塞常见的情况有突发性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心绞痛等。一旦发生,应立即给予吸氧、止痛、控制心力衰竭和溶栓。急救时做胸外按压,在预防上,可静脉滴注右旋糖酐和补充足够的液体量;鼓励和指导病人尽可能早地进行主动和被动运动。

  3.2.4.2  预防感染 

  局部感染是造成髋关节置换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为3%~5%[3],术前1 d和手术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性用药可降低感染率。术后1周内,病人易感染,因此术后病人置于单人或双人房间,严密观察体温变化;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切口换药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5]。鼓励和指导做有效地咳嗽,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坠积性肺炎,留置尿管期间,保持尿管通畅,预防泌尿系感染。

  3.2.4.3  预防髋关节脱位 

  人工髋关节脱位也是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为0.2%~6.2%,绝大多数发生于术后1个月[2]。导致髋关节脱位的原因很多,如手术病人,术中假体的放置,病人体位不正确,肢体活动不当或不正确的翻身,均可造成髋关节脱位而致手术失败。术后恢复软组织张力是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最重要的措施。术后行双下肢皮牵引或穿丁字鞋,保持外展中立位。侧卧时需保持屈髋和屈膝,两膝之间可垫一软枕,防止内旋造成髋关节脱位。在做各种操作和治疗时,应将整个关节托起,不可单纯牵拉、抬动患肢。

  3.2.4.4  预防褥疮 

  此组病人年龄偏大,全身血液循环差,术后又不宜翻身,骶尾部及骨突部位,术后宜辅海绵垫或气垫,让皮肤透气,保持床铺平整、干净、无碎屑,保持病人皮肤干燥清洁,擦痱子粉并按摩身体受压部位。

  3.3  功能锻炼 

  进行功能锻炼须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大原则。术后2 d~6 d,病人体力虚弱,运动量不易过大,可在床上做深呼吸运动,股四头肌收缩,足背伸肌屈运动,进行上肢肌力的锻炼。术后1周~2周,应进一步加强肌力的锻炼。可行直腿抬高运动,抬高<30°仰卧伸髋,屈髋练习等。术后14 d以后行骨盆左右摇摆,立体髋关节伸展,屈髋练习等。术后6周可下床开始练习,患肢不可负重,健腿先迈,患腿跟进。拐杖随后,上下楼梯时,要健腿先上,下楼时患肢先下。

  3.4  出院指导

  病情稳定,且病人和家属已掌握了出院的康复计划,出院时指导病人6周内勿交叉双腿,不要侧卧、卧于患侧,如果卧于患侧,双腿间应放一软枕,不能坐沙发或矮椅子,坐位时不要向前倾,不要弯腰拾东西,不能在床上屈膝而坐[4]。出院后应定期门诊复查,了解病情的恢复情况,及时修订康复计划。一般出院的每个月复查1次,以后根据具体情况3个月~6个月复查1次。

  

  [1]张小萍,秦欣荣.21例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护理诊断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9):19.

  [2]杜杏利,方汉萍.3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的护理[J].护杂志,2000,15(9):532.

  [3]胥少订.实用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8651871.

  [4]赵阳立.骨科临床护理学[M].北京:科技出版社,1997:224.

  [5]李晓华,周维江.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2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