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吡肟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65例疗效分析
【关键词】 头孢吡肟;下呼吸道感染;疗效
[摘 要] 目的:探讨头孢吡肟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疗效。方法:对6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头孢吡肟1.0 g/次~2.0 g/次,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点滴,每12 h 1次,10 d~14 d为一疗程。结果:头孢吡肟的临床有效率为87.7%,痊愈率为63.1%,细菌清除率为84.6%。结论:头孢吡肟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疗效确切,副反应小,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高。
[关键词] 头孢吡肟;下呼吸道感染;疗效
头孢吡肟为第四代头孢菌素,它和I型β内酰胺酶亲和力低,稳定性强,且对细菌膜的穿透性强,杀菌作用迅速[1]。为了解该药对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情况,使用头孢吡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65例,并测定其对65株常见呼吸道病原菌的敏感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组65例,男38例,女27例;年龄24岁~76岁。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胸部X线检查,诊断为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等。
1.2 治疗方法
盐酸头孢吡肟粉针剂1 g/次~2 g/次,溶于10%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点滴,每12 h 1次,疗程10 d~14 d。
1.3 疗效判定
依据《抗生素临床应用研究指导标准》,按痊愈、显效、进步和无效四级评定。痊愈和显效视为有效病例,有效率。
1.4 细菌学检查
在治疗前后进行细菌学检查,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KB纸片扩散药敏试验。
1.5 药物不良反应
检测用药前后均进行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分析
本组65例患者在头孢吡肟前曾应用过青霉素类、其他头孢菌素类或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未能奏效,应用头孢吡肟治疗(4.5±1.3)d后咳嗽、咳痰症状明显好转,体温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为(4.1±1.7)d。痊愈率为63.1%(41/65),有效率为87.7%(57/65),见表1。表1 头孢吡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略)
2.2 细菌学疗效分析
本组65例,痰菌均为阳性,共分离出病原菌65株。治疗结束时55株细菌清除,细菌清除率为84.6%(55/65),见表2。表2 头孢吡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疗效学分析致病菌(略)
2.3 细菌敏感试验
对本组65例患者治疗前,共分离出细菌65株,药敏试验结果见表3。表3 痰分离菌及药敏试验结果细菌菌种(略)注:S:敏感;I:中介;R:耐药
2.4 不良反应
65例患者应用头孢吡肟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仅有2例在用药3 d后出现轻微的恶心、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但可以耐受,停药后症状消失。3例在用药后肝功能化验异常,停药后1周恢复正常。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第三代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不断增多,尤其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已逐渐成为感染的流行菌。头孢吡肟是一种新型的头孢菌素,由于其化学结构的改造使其独具特点,即体内抗菌活性高,抗菌谱广;有较强的抗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活性;对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性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不易诱导β内酰胺酶的产生[2]。它既保持了良好的抗革兰阴性菌的作用,又有较强的抗葡萄球菌活性,对耐药第三代头孢菌素革兰阴性杆菌仍有抗菌活性[3]。作者应用头孢吡肟治疗65例肺部感染的患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细菌敏感性试验表明头孢吡肟对大肠杆菌等革兰阴性菌具有高度的抗菌活性,本试验也显示患者对头孢吡肟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不良反应表现的消化道症状及肝功能化验异常,均于停药后消失,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
[1]夏国俊.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M].第1版.北京:中医药出版社,2004:104.
[2]王海生.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8.
[3]潘启超.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派姆[J].中国药学杂志,1998,7: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