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例氟乙酰胺中毒救治体会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爱华,高洪娥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氟乙酰胺中毒;解氟灵的使用

    [摘  要] 目的:氟乙酰胺中毒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浮山县人民自1995年1月至2005年7月救治氟乙酰胺中毒患者96例。其中88例临床治愈,随访无后遗症,有8例抢救无效死于呼吸衰竭。结论:及时清除毒物,早期、足量、反复使用解氟灵,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氟乙酰胺中毒;解氟灵的使用

  氟乙酰胺是一种剧毒杀鼠药物,内吸性强,在急性中毒多有发生,严重损害人民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救治氟乙酰胺中毒在我们基层医院颇多见,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5年7月共救治氟乙酰胺中毒患者96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6例中男28例,女68例,年龄18岁~70岁,平均年龄37.5岁,其中因投毒而中毒13例,余均为自服中毒,全部病例诊断依据均符合[1]。

  1.2  临床表现  起病急,潜伏期较短,轻者1.5 h至10 h,重者1 h即出现中毒症状,96例中均出现阵发性强直性全身抽搐,且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痛、头晕、心悸、烦躁、心律失常、心肺功能衰竭等。

  2 

  2.1  立即洗胃、导泄、彻底清除毒物  该毒物内吸性强,一旦进入消化道,可以很快吸收,故洗胃越早越好,可用1∶5000高锰酸钾或0.15%石灰水反复洗胃,然后灌入食醋150 ml~300 ml,以阻止鼠药吸收,最后灌入33%硫酸镁导泄,以彻底清除毒物。

  2.2  尽快建立静脉通路,及时使用特效解毒剂  在大量输液、利尿的同时,及时应用解氟灵,首次深部肌肉注射5.0 g,然后每次2.5 g~5.0 g,每日2次~4次,肌肉注射,或按每天0.1 g/kg~0.3 g/kg总量,分2次~4次,肌肉注射(首次量给全量一半),用5 d~7 d,急危重病例首次可给10 g深部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

  2.3  控制抽搐及脑水肿  本组患者均出现阵发性痉挛性抽搐,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当抽搐发作时,可立即静脉推注地西泮10 mg~20 mg,对于抽搐频繁者或持续时间长者,可予地西泮50 mg~1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点滴维持,并予20%甘露醇脱水,控制脑水肿,同时静脉补充一定量的10%葡萄糖酸钙。

  2.4  保护心肌  对于重症者,尤其出现心律失常者,可予1,6二磷酸果糖静脉点滴,预防心肌损害。

  2.5  中枢性呼吸衰竭处理  当出现呼吸衰竭时,一方面立即予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现有气道分泌物堵塞的,及时吸痰,另一方面静脉点滴20%甘露醇250 ml,同时给予地塞米松及呼吸兴奋剂。

  3  转归

  本组有88例临床治愈,随访无后遗症,有8例抢救无效死于呼吸衰竭,死亡者均为服毒量大者,且因发现较迟者或因路途遥远而耽误者。

  4  讨论

  氟乙酰胺经消化道进入机体,有机氟迅速水解形成氟乙酸,氟乙酸与细胞线粒体上乙酰辅酶A结合生成氟化乙酰辅酶A。然后在缩合酶的作用下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氟柠檬酸。氟柠檬酸在体内大量堆积作用于神经系统和损害心肌,使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发生缺氧变性,使心肌变性,大量柠檬酸还可直接刺激肌纤维,而发生痉挛[2],临床上主要表现中枢神经、消化及心血管等系统的中毒损害。该毒物吸收快,中毒后发病急,潜伏期短,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因此,及时洗胃、导泄,彻底清除毒物,早期、足量、反复使用解氟灵,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解痉止抽,保护心、脑、肝、肾重要脏器损害,在抢救本病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呼吸机管理,以及防褥疮护理等也是抢救成功的必要措施。
氟乙酰胺对人危害极大,为了预防中毒,加强市场毒物品的管理及合理销售毒物品,是不容忽视的。

  :

  [1]  邝贺岭.内科急症学[M].第3版.上海:上海技术出版社,1998:389.

  [2]  翟亚民.常见中毒与急救[M].第1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