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引流管的应用体会
【关键词】 腹部手术
[摘 要] 目的:探讨腹腔引流管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我院8 a来腹部手术后腹腔放置引流管367例和不放置引流管21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放置引流管组切口感染32例(8.7%),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4.2 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1.8 d;术后发现胆漏1例,死亡1例;术后发现肠漏1例;术后引流总量5 ml~50 ml的268例,50 ml~500 ml的57例,500 ml以上的42例。未放置引流管组切口感染8例(3.7%),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3.1 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8.5 d;术后大量腹腔渗出液致切口裂开1例。结论:应该根据疾病种类、术式和腹腔内的具体情况选择性放置引流管。
[关键词] 腹部手术;引流管;应用
腹腔引流是腹部外科最常用的、最重要的基本技术之一,但也是争议最多的技术之一,现将我院8 a来腹部手术后腹腔放置引流管367例和同期不放置引流管217例进行比较,其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引流组367例,其中男305例,女62例,年龄8岁~75岁,平均47.8岁,手术类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87例,阑尾化脓并穿孔99例,肠梗阻21例,肠破裂75例,肝破裂修补19例,脾破裂切除13例,胆囊及胆道手术18例,膀胱破裂修补13例,原发性腹膜炎8例,结肠切除术18例,剖腹探查术9例。不引流组217例,其中男174例,女43例,年龄10岁~67岁,平均43岁,手术类型:胃穿孔13例,肠破裂43例,阑尾化脓并穿孔54例,肠梗阻23例,胆囊切除术35例,肝破裂修补10例,肠破裂修补27例,剖腹探查术12例。
1.2 手术方法
全部病例均开腹手术,处理原发灶后,腹腔污染严重者,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腹腔污染局限者,以盐水纱布局部擦干。引流组于原发灶附近、结肠旁沟或盆腔放置乳胶管或硅胶双套管引流。
2 结果
切口感染:引流组32例(8.7%),未引流组8例(3.7%),两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肠功能恢复平均时间:引流组4.2 d,未引流组3.1 d,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住院平均时间:引流组11.8 d,未引流组8.5 d,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引流组术后发现胆漏1例,死亡1例,肠漏l例,再次手术后再发肠外瘘,引流1个月痊愈;引流量500 ml以上42例。未引流组术后大量腹腔渗出液致切口裂开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3 讨论
3.1 腹腔引流的目的
腹腔引流是腹部外科最常用的、最重要的基本技术之一,合理应用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应用不当可影响病人的康复,甚至加重病情,就其应用的目的而言可分为性和预防性;治疗性腹腔引流,指征明确,其临床应用受到普遍认可;预防性引流是以监测为目的,但并发症多,且达不到引流整个腹腔的功效,这种引流的放置一直成为争议的焦点。
3.2 腹腔引流的指征
腹部手术后必然引起程度不同的腹腔渗液,二十世纪20年代以前,普遍认为腹部手术后在关腹前放置一根引流物是必要的;随着外科手术的不断完善,有效抗生素药物的应用,腹部手术后放置引流物指征日趋严格;腹腔感染不严重,原发病灶处理满意时,无需放置腹腔引流管[1]。本组结果显示,88.55%的引流管术后引流量在500 ml以下,引流液均为渗出液,无论是引流不畅,还是渗出液或残余积液少,其结果无异于不放置引流管,因为腹膜的吸收能力相当强,可以吸收腹腔渗出液和杀灭细菌[2];留置引流管后影响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增加切口感染、肠梗阻等的发生率,并延长住院时间;我们体会,腹部手术在严格无菌操作、病灶处理满意、腹腔清洗彻底、止血可靠的前提下,不必放置引流管。但有效、彻底、充分的引流,是腹腔内感染的重要手段[3],尽管腹腔冲洗对防治腹腔感染具有重要意义,但不能完全将腹腔内坏死组织清洗干净,坏死组织增加腹腔脓肿的机会,渗出液的浸泡使吻合口漏的机会增加,在下列情况下需放置引流管:炎性坏死组织未能清除干净。残端或吻合口因炎症水肿、瘢痕等原因处理欠满意及血运不良有可能发生漏者。手术创面大、渗血渗液较多。总之,应该根据疾病种类、术式和腹腔内的具体情况以及手术操作的满意程度综合考虑,盲目放置引流管,以及不放置引流管而过分强调腹膜吸收作用或寄希望于强效抗生素的作用等做法都不可取,在许多情况下有效的引流是任何抗生素都无法代替的[4]。
3.3 引流物的选择和放置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管状引流管,如乳胶管和硅橡胶管,我们多选用硅橡胶双套管,因其柔软而几乎无刺激性,且可冲洗,引流通畅。理想的引流物应满足:质软可弯曲且不易被压或吸瘪。对组织无刺激或刺激较小,不易诱发感染。表面光滑,不易堵塞、断裂、变质。X线不能透过。引流的方式多用被动引流,因腹腔内游离脏器较多,负压易吸附腹腔内游离脏器,使引流管堵塞,但对脓肿或包裹性积液应选择负压引流;引流管放置应遵循捷径、低位的原则,靠近需引流的部位,切忌与吻合口或修补部位直接接触,不能压迫大血管、神经和肠管,本组1例肝破裂修补术后因放置引流管不正确,术后胆漏不能充分引流导致严重的胆汁性腹膜炎死亡,教训深刻。
: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76.
[2]詹文华,彭俊生.胃肠手术的引流应用[J].临床外科杂志,2000,8(6):330331.
[3] 钟能锭.术后腹腔感染防治措施的探讨[J].腹部外科,1996,9(1):1617.
[4]王子成,黄文经.上腹部术后引流的有关问题[J].医师进修杂志,1992,15(1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