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介入诊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目前仍为诊断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的金标准,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是内科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对改善心肌供血,缓解症状并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由于该检查与治疗属于创伤性检查方法,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因此加强护理工作对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我院自2001年6月开展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现将围手术期护理的有关工作程序、方法及注意事项的体会如下。
1 一般资料
共检查、治疗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26岁~77岁(平均58.3岁)。临床诊断(根据1997年WHO分型[1]),劳力性心绞痛19例,自发性心绞痛9例,混合性心绞痛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未分型6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1级~3级冠状动脉分支单支病变32例,2支受累9例,3支病变3例,正常3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价(schnernund法)1分:管径正常;2分:管壁不规则(1%~49%狭窄);3分:中度狭窄(50%~74%狭窄);4分:高度狭窄(75%~99%狭窄);5分:完全闭塞。46例中,1分者2支;2分者18支;3分29支;4分9支;5分3支。单纯冠状动脉造影19例,其中1例冠状动脉造影时心脏骤停抢救无效死亡;放置支架27例,置入1枚支架者21例,同时放置2枚者6例。所有患者均一次放置成功,术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平安出院。
全部病例术前肝、肾功能、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实验室检查均正常。
2 介入治疗
常规准备: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动脉穿刺,分别插入6F左右冠造导管于左右冠状动脉内,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350 mg/L欧乃派克,观察冠状动脉的形态,确定狭窄部位、程度及受累血管长度,对部分适宜支架植入术患者给予支架置入。拔出导管,压迫止血20 min~30 min,局部加压包扎护送病人回病房。
3 术前护理
3.1 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并签署同意书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和实施,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尊重病人的疾病认知权、知情同意权和身体权等10项权利[2],是优质服务的重要内涵和避免引发纠纷的重要措施。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素质的患者/家属(最好为直系亲属),采用不同方式方法告知其造影及治疗的目的、大致过程、意义及必要性,术前的准备和术后可能出现的反应,需要相互配合的要点等。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和顾虑。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由患者亲自签署介入诊疗同意书。或患者签署委托书,由其委托的近亲属代签。如患者病情笃重,则由其授意的近亲属或直接由其近亲属代签同意书在这种情况下,同意书应详细记录所有在场患者的亲属名单、与患者的关系。
3.2 术前准备
3.2.1 皮肤准备
术前1天嘱患者沐浴,不能自理者要给予协助。然后备皮:范围自下腹部至大腿上1/3和外阴部。操作中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勿伤及皮肤。
3.2.2 碘过敏试验
国外及部分国内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不做碘过敏试验,但是由于在药典和护理常规中尚无明确允许不做碘过敏试验规定,因此,我们仍常规在术前1天做碘过敏试验。采用《护基础》规定的皮内试验法加静脉注射试验法[3],取离子型或非离子碘造影剂原液作试验,观察10 min或20 min,如无异常感觉即为阴性,如出现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呼吸困难和荨麻疹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并给予地塞米松10 mg、异丙嗪25 mg肌肉注射,然后根据医嘱对症处理。碘过敏试验同意书签署程序同介入诊疗同意书。
非离子型造影剂是否作过敏试验的问题,目前国内做法不统一,存在着很大的医疗护理安全隐患,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统一、明确的规定,以消除隐患。
3.2.3 资料核对
查看各种检查项目是否齐全,包括血/尿常规、肝功、乙肝五项、肾功、心肌酶、出凝血时间和心电图等。进一步核对医嘱和介入诊疗手术,碘过敏试验同意书是否齐全。
3.2.4 物品及药物准备
物品准备:常规准备手术衣包。器械包准备则根据病人介入术前的临床症状和检查资料决定,力求齐全;准备临时起搏器;认真检查心电监护仪。药物准备:常规药物有生理盐水、造影剂、利多卡因等。并常规准备各种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肝素和碘过敏时急救药物等。
3.2.5 其他
术前6 h禁食,2 h禁水。遵医嘱给予抗凝剂如阿司匹林、晨欣等。术前0.5 h肌肉注射安定10 mg。按时带好病历送病人到介入室。
4 术后护理
4.1 做好术后护理的准备
患者离开病房后,要做好床单元的准备工作,使患者回病房后有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同时做好急救药品及器械的准备,备好急救药品及除颤器,以备急用,预防意外发生。
4.2 术后护理
患者回病房后,立即给予心电监护,吸氧。密切监测心律变化,发现心律失常及时处理。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告知其术侧肢体应制动8 h~12 h,卧床24 h。对确诊为冠心病,尤其是已发生心肌梗死者,应绝对卧床。术侧肢体的血运情况:每1 h测脉搏血压1次。每30 min检查穿刺局部是否有出血或血肿形成(观察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出等)。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皮肤温度、感觉等,如出现肢体末梢冷、皮肤发凉、苍白,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等立即报告医生,协助给予相应。
4.3 认真执行医嘱
术后按医嘱给予各种药物。同时应用抗生素3 d~4 d以预防感染。术后给予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皮下注射速避凝0.4 ml,口服晨欣0.25 g,各每日2次,3 d后改为每日1次;每晚口服阿司匹林0.3 g,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等并发症。
:
[1]都本洁.实用心脏病学[M].北京:出版社,2000:634635.
[2]刘红光,杨兆红,崔桂淑.医疗纠纷防范措施探讨[J].齐鲁医学杂志,2002,1:8284.
[3]丁言雯.护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