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624例临床分析
【关键词】 产后出血;宫缩乏力;防治措施
[摘 要]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1994年1月至2005年8月624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首位原因,其他原因有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手术产是不可忽略的因素。结论:有出血倾向应及早防治,产后2 h严密观察,尽早发现产后出血。自1997年我院建立血库后大大提高了效果。
[关键词] 产后出血;宫缩乏力;防治措施
Analysis on 624 Cases of Post Partum Hemorrhage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auscs of postpartumhemorrhage and explore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s. Methods The clinical materials of 624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hemomhage from January 1994 to augast 2005 were retrospective1y investigated. Results It is the first reason tohemorrhage that the uterine inertia, other reasons have placenta factors, laceration ofthc lowergenital tract and coagulation defects ,etc. It is a factor that can't be neglected that the operation is produced. Conclusion Bleed and incline to prevent and cure early, observe tightly in postpartum 2 hours, find as soon as possible that bleeds postpartum. Have improved the result of treatment greatly since our hospital set up the blood bank in 1997.
Key words: Postpartum hemorrhage; Uterine inertia;Effective managements Methods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至今仍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1]。防治产后出血己越来越受到产科工作者的重视。作者回顾本院1994年1月至2005年8月发生的624例产后出血的病例,探讨其病因及防治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产科1994年1月至2005年8月分娩总数10 666例,发生产后出血624例,发生率为 5.8%,产后出血量500 ml~6 000 ml;年龄最小16岁,最大42岁;初产妇368例.,经产妇256例,双胎25例;出血时间发生在产后2 h内者458例,超过2 h者163例。
1.2 观察项目
出血量采用计量法和日测法综合测量。
1.3 诊断标准
采用《妇产》第6版教材提出的产后出血诊断标准: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超过500 ml者[1]。
1.4 处理方法
624例患者中,439例采用保守治疗(未行宫腔填塞纱条);185例常规保守治疗无效后及时行宫腔填塞纱条;其中2例行介入治疗栓塞骼内动脉;19例经上述治疗无效后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2 结果
2.1 产后出血的原因
子宫收缩乏力338例(54.2%),其中精神因素6例;胎盘因素180例(28.5%) ;软产道裂伤63例(10.1%),其中宫颈裂伤31例,阴道壁裂伤32例;凝血功能障碍12例(1.9%)。其他合并症28例。
2.2 分娩方式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剖宫产总数1 490例,产后出血133例,发生率为8.9%;阴道分娩9 176例(包括胎吸、钳产),产后出血491例,发生率5.35%。
2.3 失血性休克
共102例,其中2例死亡,1例出现席汉氏综合征,其余治愈,行次全子宫切除术21例(胎盘早剥10例,前置胎盘6例,宫缩乏力5例),应用介入栓塞骼内动脉成功抢救了2例产后血肿致产后出血、失血性体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
3 讨论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本院产后出血原因依次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其他为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疾病,如妊娠合并肝炎、心脏病、胎盘早剥、羊水栓塞等。资料显示的产后出血发生率较国内报道高,病因与国内情况基本相同。
本组资料产后出血发生在2 h内者458例,占73.4%,故应在产后2 h内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理。产妇在产程中应严密的监护及处理。去除一些可能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对有子宫过度膨胀(如巨大胎儿、多胎妊娠、羊水过多),或产程延长的产妇,应尽早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产程中消除精神紧张,鼓励进食,减少产妇疲乏,建立静脉通道,胎儿娩出后立即注射催产素,舌下含化或肛门放置米索前列醇[2,3],按摩子宫促进子宫收缩,近年还有应用宫颈钳钳夹宫颈刺激子宫收缩,收到良好效果。如上述处理无效,应及时行宫腔填塞纱条的方法,特别对于因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宫腔填塞纱条是治疗产后出血的一种古老的方法,尤其适应于前置胎盘、胎盘剥离而出血的患者。但应注意掌握适应证和填塞的方法,填塞时一定要自上而下有顺序填塞,且要填紧填满整个宫腔,术后应需应用宫缩剂和抗生素,24 h左右应及时取出纱条。本组采用此方法治疗的185例患者中,164例有效止血,且无并发症,术后一周B超检查子宫恢复良好。如无效,应尽早行人工剥离或清宫,有胎盘植入则需手术切除植入部位的部分宫壁肌肉甚至切除子宫以挽救生命。但应注意的是,子宫不仅是激素的靶器官,其本身也产生生物活性物质及激素,如泌乳素、前列腺素等,参与机体生理生殖功能。有报道[4],即使保留卵巢的子宫切除患者其冠心病的发生率是正常妇女的33倍,因此,对于育龄妇女应设法保留子宫。本组624例产生出血的患者中,仅有19例行次全子宫切除术,说明保留治疗、宫腔填塞方法治疗产后出血是保留子宫的有效措施。
软产道损伤者及时行修补术,资料显示剖宫产的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高,这与手术时子宫切口的创伤有关,故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减少因社会因素导致的不必要的剖宫产,提高手术技巧,可在手术前应用10%葡萄糖酸钙10 ml静脉推注减少术中出血[5]。对其他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例,应及时处理相应的疾病,促进凝血功能。近年应用介入治疗栓塞骼内动脉效果好,安全性高,预后好,创伤小,可保留子宫,值得推广[6]。
产后出血的治疗应针对出血的原因进行相应处理,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防治感染。产后出血与失血性休克、D IC、产褥感染、产后贫血等密切相关,是严重威胁产妇生命的产科主要并发症,并可出现严重的后遗症如席汉氏综合征。目前我国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是产后出血,所以做好产后出血的早期识别、早期预防,早期处理是极其重要的。
:
[1]乐杰. 妇产[M].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24227.
[2]陈晓娇,施玲.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预防产后出血108例临床研究[J]. 中华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4(17):665.
[3]孙丽洲, 王美莲, 刘玲珍,等.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262例临床观察[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03, 22(6): 613614.
[4]朱坤仪, 梁心, 梁晓阳,等.急症子宫切除术在产科大出血中的应用及评价[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3, 38(7):388.
[5]陈健, 陆晓明, 何丽亚,等. 葡萄糖酸钙剂对择期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干预作用[J].妇幼保健, 20(8): 961963.
[6]杨奎, 尹君, 罗军, 等. 介入栓塞止血在剖宫产后出血并发DIC时的临床应用价值[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5,2: 118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