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张宏鸣,刘云华,李强,马卫朝
【摘要】 目的:通过后路微创手术摘除椎间盘的临床应用,探讨其技术要点和优点。方法:自2003年10月至2006年8月使用自制圆弧形椎板拉钩微创手术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术后按Macnnab标准行功能评级:优75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7%。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骨科手术的主要趋势。其具有创伤小、腰椎稳定性影响小、下床活动早、术后恢复快且疗效满意等优点。
【关键词】 微创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要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自2003年10月至2006年8月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我们采用自制圆弧形椎板拉钩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2例,其手术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下床活动早、腰椎稳定性影响小、疗效满意等优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3年10月至2006年8月,共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2例,其中男45例,女37例。年龄21岁~72岁,平均年龄46.5岁,病程6个月~12 a;椎间盘突出平面L4~L5间隙33例,L5~S1间隙49例;侧旁及旁中央型68例,中央型14例,其中腰腿痛61例,单纯腿痛21例,伴有马尾综合征的2例,均经CT、MRI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不明显或好转又复发者保守治疗。
1.2 手术方法
患者经硬膜外麻醉或局部麻醉后,俯卧于手术台上,胸前及双侧髂嵴前部垫高,使腹部悬空,术前准确定位,于对侧用7号针头标出突出间隙及切口中心,待明确间隙后予以拔除。常规消毒,铺无菌巾,腰背正中切口,长约3 cm~4 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棘上韧带,然后以患侧棘突旁作骨膜下分离,全程使用电刀及电凝,显露上椎椎板的下缘、下椎椎板的上缘、患侧间隙的关节囊外缘。于关节囊的外侧放置圆弧形椎板拉钩,用绷带将椎板拉钩固定于手术台上,并将手术台向健侧倾斜约30°,显露上、下椎板及间隙。切除椎板间纤维组织及黄韧带,咬开的骨窗上界为上椎椎板的下1/2,下界为下椎椎板的上1/2。显露脊神经及神经根,于神经根肩上或腋下摘除髓核组织。探查神经根管内宽松情况,若神经根卡压过紧,则行神经根管扩大。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使用甘露醇、地塞米松及抗生素均5 d。次日进行被动直腿抬高,预防神经根粘连,术后3 d开始进行腰背肌过伸锻炼及屈膝屈髋锻炼,术后7 d在腰围保护下嘱患者下床练习行走。
1.4 疗效评价
疗效评定Macnnab标准[1]。优:术后疼痛消失,活动自如。良:偶尔轻微背痛或腰腿痛,休息后缓解,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可:较术前好转,功能得到改善,间断性疼痛致功能障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差:术前疼痛症状无减轻,功能无改善,需要再手术。
2 结果
本组8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0.5 a~2 a,所有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软组织及椎间隙感染。优:75例(90.5%),良:5例(6.1%),可:2例(2.4%),总优良率达96.6%。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手术仍然是主要治疗手段,传统术式有:半椎板切除术、半椎板及半关节突切除术、全椎板切除术、全椎板及全关节突切除术以及(大切口)椎板间开窗术等[2]。近年来还出现多种介入治疗的方法,因费用高、适应证窄等原因而未能普及。手术器械也不断地由厂家推出或由术者自行设计[3]。微创小切口、小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认为:必须在能顺利完成手术操作的基础上考虑切口及开窗的大小,而不能为追求小切口而忽略了关键的手术操作步骤。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效果主要取决于以下四个方面:突出的椎间盘髓核是否摘除彻底;神经根周围是否彻底减压松解;脊柱的稳定结构破坏程度;硬脊膜及神经根周围是否形成瘢痕及粘连。微创手术的软组织创伤比传统(大切口)椎板开窗术要小,出血少,对腰椎骨性结构破坏小,因此术后对腰椎稳定性影响不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3.1 微创手术优点
创伤小,皮肤切口仅3 cm~4 cm,软组织剥离少,出血少;患者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骨性结构咬除少,椎板间小开窗摘除髓核,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安全可靠。术野显露清晰,便于辨认各类不同组织和病变,神经根管减压彻底;术后效果好。腰腿疼痛症状消失与传统手术基本一致,甚至更好。
3.2 手术操作要点
3.2.1 准确定位
微创小切口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准确的定位是使用微创小切口的前提,否则切口必然要扩大。术前定位:于腰背部压痛点(多位于L4~L5和L5~S1椎间隙)贴金属物X光片定位;术中定位:A法骶骨斜坡平面光滑,没有椎体间隙,向近端第一个椎体间隙即为L5~S1椎体间隙;B法用巾钳夹住L5或S1脊突,骶骨椎体间隙无法活动,向近端第一个活动间隙即为L5~S1椎体间隙;C型臂X光机透视定位,于预定间隙棘突间斜穿7号针头,C型臂透视,来确定L4~L5或L5~S1椎体间隙。
3.2.2 术中止血
切皮前局部注射止血水可有效地减少椎管外出血,椎管内止血由于手术操作野小,止血相对困难,可采用棉片压迫或明胶海绵止血,若用双极电凝止血,要注意保护好硬脊膜和神经根,出血较多时,禁忌盲目操作,以免造成副损伤。
3.2.3 预防粘连
预防术后粘连非常重要,若椎板减压处硬脊膜及神经根周围瘢痕粘连,造成瘢痕性椎管狭窄;若神经根与骶棘肌粘连严重时,下肢活动特别是直腿抬高会牵拉神经根引起疼痛。对术后粘连,目前尚无可靠方法,我们在彻底止血的同时,采用在裸露的硬脊膜和神经根表面放置透明质酸钠,术后第2天开始直腿抬高功能锻炼,从而有效地减少瘢痕及粘连。
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既能彻底地解决椎间盘突出的问题,又能减少对脊柱后方软组织的破坏,手术创伤小、腰椎稳定性影响小、下床活动早、术后恢复快、疗效满意,是值得推广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式。
【】
[1]Macnnab LC. Exploration an alalysis of calcse of nerver root in volenont in 68 Pation[J]. Bone Joint Sury,1991,53:891.
[2]王宵光,孙树坤.腰椎间盘突出症几种手术方法的疗效评价[J].解剖与临床,2000,5(3):161?162.
[3]廖中东,万里,汪冬生.椎间盘镜系统辅助器械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