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球菌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检测
作者:胡淑玲 李亚娥 张利侠 谢龙 归巧娣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葡萄球菌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为临床提供比较可靠的药敏状况,指导用药。方法:应用生物-梅里埃-VE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API细菌鉴定系统鉴定细菌,GPS及K?B法进行药敏试验。根据NCCLS 2004年版“增加对检测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的注释”对红霉素耐药菌进行D试验。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占1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占24%。结论:检测葡萄球菌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避免盲目使用克林霉素而导致失败,防止将大环内酯类耐药误认为克林霉素耐药而失去克林霉素的治疗机会。
【关键词】 葡萄球菌;诱导型耐药;红霉素;克林霉素
葡萄球菌是临床常见的引起化脓性甚至全身性感染的致病菌,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和链阳菌素类B(MLSB)抗生素是广泛应用于治疗葡萄球菌感染的抗生素,尤其是克林霉素和链阳菌素类常用来治疗严重的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并作为对青霉素过敏的首选替代药物。但在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时,克林霉素有可能存在诱导型耐药,须经诱导克林霉素耐药试验(D试验)测定,才能为临床提供比较可靠的药敏状况,以便指导用药。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来源
我院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临床各种标本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05株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35株。
1.2 细菌鉴定
应用生物-梅里埃-VE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API细菌鉴定系统鉴定细菌,GPS及K?B法进行药敏试验。
1.3 D试验
根据NCCLS 2004年版“增加对检测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的注释”对红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进行D试验。
2 结果
10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敏感的有29株,占28%,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耐药(结构型)的有55株,占52%,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D试验阴性)(泵出型)的有3株,占3%,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D试验阳性)18株,占17%。135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敏感为20株,占15%,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耐药(结构型)有68株,占50%,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D试验阴性)(泵出型)的有15株,占11%,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D试验阳性)32株,占24%。
3 讨论
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和MLSB抗生素通过与细菌核糖体结合来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因革兰阴性(G-)菌对MLSB具有天然耐药,所以MLSB主要用于葡萄球菌感染。其中大环内酯类包括红霉素、克拉霉素(甲基红霉素)、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林可酰胺类包括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葡萄球菌对MLSB的耐药机制是由于核糖体靶位蛋白的改变及外排蛋白的泵出机制,核糖体靶位蛋白的改变分为结构型耐药和诱导型耐药。结构型耐药是细菌erm基因编码一种改变了的核糖体结构(23SrRNA甲基化)而导致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链阳菌素B全部耐药,用标准的常规药敏试验方法和肉汤稀释方法即能测出。而诱导型耐药的药敏表型是红霉素耐药、链阳菌素B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如果简单地报告克林霉素敏感将耽误患者病情,此时应做D试验,即在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时,距15 μg红霉素纸片边缘15 mm~26 mm处放置含2 μg克林霉素的纸片进行检测,孵育后,克林霉素抑菌圈不出现“截平”现象,即D试验阴性,细菌对克林霉素敏感,邻近红霉素纸片侧克林霉素抑菌圈出现“截平”现象,即D试验阳性,提示存在可诱导的克林霉素耐药,应报告细菌对克林霉素耐药,同时注明“通过诱导克林霉素耐药试验,推测此菌株对克林霉素耐药,在某些患者中克林霉素可能仍有效”[1]。诱导型耐药是用强诱导剂(红霉素)进行纸片扩散诱导试验即可诱导产生耐药。 结构型耐药和诱导型耐药均由erm基因编码,msrA基因编码外排蛋白(泵出型)导致对大环内酯类和链阳菌素B的耐药性,但对克林霉素敏感[2]。本研究提示诱导型耐药的测定对于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可给临床提供重要的依据,它不仅可以避免盲目使用克林霉素而导致治疗失败,也可以防止因绝对地认为所有大环内酯类耐药作为克林霉素耐药而失去克林霉素有效治疗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的机会[3,4]。本次调查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占1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占24%,与[2]报道有差异,可能细菌的耐药性与地区有关。
【参考文献】
[1]陈民均.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2004年版有关药敏试验标准化更新要点[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608?610.
[2]俞莲花,胡大康,吴高伟,等.葡萄球菌对红霉素耐药菌株的检测与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368?368.
[3]Fiebelkorn KR,Crawford SA,McElmeel ML,et al.Practical disk diffusion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inducible clindamycin resistance in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J].J Clin Microbiol,2003,10:4740?4744.
[4]Schreckenberger PC,Ilendo E,Ristow KL.Incidence of constitutive andinducible clindamycin resistance in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in a community and a tertiary care hospitial[J].J Clin.Microbiol,2004,6:2777?2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