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切线野放疗的等中心半野照射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4
在乳腺癌的放射中,乳腺胸壁和内乳区通常作切线照射,以减少肺的受照射容积,切线野的定位技术比较复杂,照射野间如何避免重叠或遗漏,是乳腺癌放疗技术的关键之一。目前大多数放疗中心采用模拟定位机定位,下面介绍一种在模拟定位机下乳腺癌切线野放疗的等中心半野照射技术。
1 方法
1.1 模拟定位
体位:患者仰卧于乳腺托架上,调整托架床板高度,使胸壁走行与模拟定位机床面平行,手臂外展,双手抱头。
1.1.1 切线照射野的范围
上界与锁骨上野下界相接,下界在乳房皱襞下2 cm,若患侧乳房完全切除,则平对侧乳房皱襞下2 cm。外切野的切线缘,一般超过乳房组织外2 cm,通常在腋中线或腋后线。内切野视是否要包括同侧内乳淋巴结而定,如要用切线野来照射内乳淋巴结,内切野切线缘的位置应在体中线健侧3 cm;如切线野不包括同侧内乳淋巴结,则内切野的切线缘在体中线或与内乳野相接。切线野的宽度足以包括全部乳腺组织及小部分肺组织在内,受照射的肺组织以内外切野入射方向中心肺厚度(central lung distance,CLD)2 cm~3 cm为宜[1]。
1.1.2 确定切线野的入射角度
在患者体表内外切线野的切线缘上用铅丝作标记,并将内切野切线缘的中点定为A点。将灯光野中心对准A点,在电视屏幕的监视下,旋转机架向外侧,同时调节床的高度和左右侧向运动,使灯光野中心、A点与外切野切线缘的标记铅丝重合。此时,体表上光野中心点B即为外切野切线缘的中点,机架转角为外切野的机架转角,记为α,内切线野入射点A与外切线野入射点B在同一直线上,内切角和外切角互补成180°。
1.1.3 找等中心点
将机架转至零位,平移床使灯光野中心重合于A点,并调整床的高度使其源皮距为模拟定位机射野井字线处,通常为100 cm,模拟定位机上灯光野左右宽度读数为模拟定位机射野井字线间距的数据[2]。在电视屏幕的监视下,再平移床使灯光野中心重合于B点,同时对等调整灯光野的左右宽度,使灯光野一侧的边线与A点重合,此时可以在模拟定位机上读出灯光野左右宽度数据,记为X;再次对等调整灯光野的左右宽度,使之读数为X/2,然后再平移床使灯光野一侧的边线与A点再次重合,注意避免床面的上下运动(图1)。在电视屏幕的监视下,机架向外转动α角,调节床的高度(注意避免床面的侧向运动),使灯光野中心、A点与B点三点重合。此时即找出等中心,标记为O点(图2)。
1.1.4 标记和整理参数
在患者体表上标出零位点D、两侧水平的激光标记点及入射点A、B,记录射野面积(注意是半野照射的面积)、体位、深度、源轴距、零位源皮距、臂架角度(内外切野的入射角度)、光栏角度、托架床面角度等。
按上述步骤完成定位,所设照射野分布如图1、图2所示。中心线以上半部分(包括露空部分)为实际射线束照射部位,中心线以下半部分可利用半野遮挡器或挡块遮挡。
1.2 治疗操作
固定体位,调节治疗床高度,对准中心点,校好射野面积、光栏角度,固定好切线半野照射装置,旋转臂架即可治疗。
2 结果
采用等中心半野照射,肺的照射实际范围为光野中心切入肺的深度,其50%等剂量线以上的剂量分布都在靶区内,边缘剂量切割均匀。半野切线照射技术剂量分布合理,可使肺及其他正常组织的受量减至最低。
3 讨论
放射治疗在乳腺癌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乳腺癌患者治疗后通常可获得长期生存,放射副反应的轻重将会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半野切线照射比常规照射要好:技术剂量分布合理,在模拟定位机定位时即可见其实际照射范围,可使肺及其他正常组织的受量减至最低,并可预见。固定源皮距的照射方式重复性差、误差大;等中心半野切线照射定位、治疗操作简单准确,重复性好,易于掌握。现大多数放疗中心采用模拟定位机定位,《肿瘤放射治疗技术》[3]中所述定位方法较烦琐、摆位困难,现在林览峰等[4]和沈冰等[5]的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充分利用设备性能,简化步骤,减少误差,更易于操作、重复。半野切线照射可利用非对称直线加速器,或低熔点铅挡块遮挡半边光束来进行。经临床实践证明,等中心半野切线照射在乳腺癌放疗中优于常规切线照射,实用性强。
【】
[1]殷蔚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第3版.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080?1081.
[2]胡逸民.肿瘤放射物[M].第1版.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9:427?430.
[3]胡逸民,杨定宇.肿瘤放射治疗技术[M].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联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301?311.
[4]林览蜂,甘晓春,朱荣,等.乳腺癌切线野放疗的半野照射[J].癌症,2000,19(1):95?96.
[5]沈冰,吴新民.模拟机下乳腺癌切线野简明定位技术[J].肿瘤医学,2004,12(6):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