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答卷调查分析
【关键词】 原发高血压;健康;相关知识
【摘要】 目的 调查在本院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了解现状。方法 对100例已确诊为原发高血压病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前后答卷调查分析。结果 健康教育前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项目的知晓率为15%~53%,健康教育后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项目的知晓率为90%~100%。结论 健康教育在高血压预防中意义深远、效果显著。
【关键词】 原发高血压;健康教育;相关知识
原发高血压患者在得到明确诊断和系统治疗中,应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才能巩固治疗,并且需要做好进一步的预防工作。本研究分析、进行健康教育的点滴体会,以更好地做好原发高血压病人的防病治病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3年3月~2004年12月选择来本院内科门诊就诊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男78例,女22例,年龄35~77岁,平均(60±10)岁。教育程度大专以上22例,高中57例,初中以下21例;职业、干部58例,工人39例,农民3例。100例患者经过血液检查、彩色多普勒及CT检查均排除继发因素,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
1.2 方法 调查问卷及项目由笔者自行设计。先让病人完成初次答卷,再邀请所有患者参加由内科医护共同参与和组织的高血压系列讲座,包括全面认识高血压,高血压的危害,生活的方式与高血压病,听完讲座后即刻完成第二次答卷并结业时知晓率。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前 (1)虽然100例患者全部患高血压,但对高血压易患因素,如:遗传、膳食因素、肥胖、长期精神紧张因素及葡萄糖代谢异常、血脂异常并存因素,了解只有15%~36%。(2)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有54%的病人还停留在以前收缩压≥160mmHg和舒张压≥95mmHg的旧标准上,只有18%的病人明确收缩≥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病,也只有25%的病人知晓应该终身服用降压药。(3)对高血脂的定义、具体数值范围、每项临床意义、高血脂的危害及控制的必要性等知晓率不到50%。(4)有88%的病人不能理解终生服药、合理服药的必要性。(5)知道戒烟、酒是改善健康生活方式的有53%,知道低脂饮食,有氧运动为健康的生活者均不到50%,知道按时复诊的病人甚至低达22%。
2.2 健康教育后 经过为期5个月的健康教育后,上述诸项均达到98%以上,教育前后之间的比较全部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见表1。表1 100例健康教育前后原发性高血压常识知晓率比较
3 讨论
原发的高血压研究理论已经明确,高血压虽然与遗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不良所致疾病,随着我国建设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变化和盐的摄入量的增加,我国高血压患者显著增加,1958年的发病率为5.1%,1980年的普查显示15岁以上的人群高血压总患病率为7.89%,1991年普查显示患病率已达11.26%,较1979~1980年间增高25%,即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已有高血压患者9500万,到1996年调查这种升高的势头仍在持续,截止2002年底,我国的高血压患者数量已达1.5亿,并且还在以每年300多万人的速度增长,在我国3个家庭中就有一个高血压病患者[1]所以对广大民众普及高血压病的常识的健康已迫在眉睫,对已经患病者尤其重要。
遗传、高盐饮食、长期精神紧张、高脂、肥胖、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均为高血压易患因素。控制了高危因素,才能有效地降低原发高血压的发病率。
由于健康教育的不够普及,从我们的研究中发现大部分病人出院后门诊的随访过程中并没有能做到防病治病。通过教育使病人了解认识疾病及其危险性,积极行动起来,从日常的生活做起,与医务人员密切配合,按时就诊,长期合理的服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
高血压虽然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比较高,但只要明确认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合理规率坚持用药,患了高血压后也能健康长寿。
通过我们的调查,感到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它需要医护人员投入满腔热情,让渊博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实效,使广大的民众真正受益,健康教育任重道远。
【】
1 高血压的预防指南(2004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的现状和未来.中国医学报,2005,5:19.
2 崔文祥,李伟.门诊简况教育处方.中国健康教育,1996,1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