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八邪穴治疗脑梗塞手功能障碍20例
作者:胡蓉,王强,指导:朱广旗
【关键词】 手功能障碍/针灸疗法;脑梗塞;穴,八邪
脑梗塞可导致机体出现各种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其中肢体运动障碍发生率最高[1]。而上肢特别是手,在皮层投射区较大,一旦其支配中枢或传导通路受损,其功能的恢复非常困难,直接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笔者通过针刺八邪穴脑梗塞手功能障碍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 20例患者均来自2005年1月?2006年7月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住院和门诊病人,均是首次发病,已明确诊断,病情稳定,无患肢畸形。其中脑血栓形成10例,脑栓塞4例,腔隙性脑梗塞6例。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大者78岁,最小者40岁;病程1 d-6个月。
1.2 诊断标准 符合《神经病学》[2]脑梗塞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检查证实。
2 治疗方法
取患侧八邪穴(手背部第1-5指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取穴处常规消毒,选1.5寸30号毫针,向上斜刺0.5-0.8寸;得气后留针30 min,留针期间每10 min捻转行针1次,1次/d,7次为1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基本治愈:手部握力及各指间展力达V级,手部活动基本正常;显效:手部握力及各指间展力达Ⅳ级,有一定的抗阻力动作; 好转:手部握力及各指间展力达Ⅲ级,可持轻物抬起,并离开床面;无效:手部肌力Ⅱ级或Ⅱ级以下,患手不能离开床面,仅有关节轻微活动。
3.2 结果 20例中,基本治愈3例,显效12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
4 病案举例
患者,女,56岁,因“左手无力2 d”于2006年3月就诊,既往10年高血压病史,查血压160/95 mmHg,神志清楚,左侧中枢性面、舌瘫,左上肢近端肌力Ⅲ级,腕力Ⅱ级,握力0级,左侧肢体病理征(+),颅脑CT示:右基底节区脑梗塞。诊断:脑梗塞(脑血栓形成)。入院后予常规10 d,患手肌力改善不明显。入院后第11 d予针刺患肢八邪穴,针刺第3 d,左手指可屈曲,不能外展,屈肌组肌力达Ⅱ级;针刺第8 d,左手可以屈曲、外展,可持轻物抬起,并离开床面,但较费力,握力达Ⅲ?级,各指间展力Ⅲ级;针刺第11 d,左手屈曲外展自如,有一定的抗阻力动作,握力及各指间展力Ⅳ?级;14 d后左手功能基本恢复,可独立持物,握力V级,但手指活动欠灵活,达到基本治愈。
5 讨论
中风后肢体活动不遂,由于外邪流窜经络,气血阻滞,经络失常,故需通其血脉,调其气血。八邪穴分布在病变部位,局部取穴,以调和气血、疏经活络、疏利关节、祛风解痉;闭塞的经脉气血得以疏通,使经脉气血得以濡养,运行流畅,因而手指功能很快得到恢复。
医学认为,脑梗塞患者肢体运动障碍发生率高,其中上肢特别是手,由于其运动精细,在皮层投射区较大,支配手肌的α运动神经元与皮质脊髓束之间具有较多的单突触联系,其功能的恢复非常困难[3]。而在八邪穴下布有骨间背侧肌、骨间掌侧肌(骨间肌支配第2、3、4指内收、外展),蚓状肌(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拇收肌(支配拇指内收);有尺、桡神经手背支分布[4?5]。强刺激八邪穴,针刺兴奋尺、桡神经手背支,以期诱发患侧肌肉肌梭兴奋,从而产生传入冲动进入脊髓,直接兴奋脊髓内支配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使受刺激肌肉兴奋收缩,并且传入冲动可能会通过脊髓内感觉传入通路最大限度地上传到脑内的不同水平,不同程度地激活受损脑细胞,并刺激受损脑组织的功能恢复,或促进脑内功能重组,以实现对低位中枢的调控,促进中枢与周围神经的联系,最终促使瘫痪肢体手部运动功能的恢复。
【】
[1]孙世晓,武桂娟.滞针兼透刺疗法治疗中风肢体痉挛状态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6):37.
[2]吴 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5:158.
[3]范刚启,蔚志刚,王 辉,等.脑梗死手功能障碍针刺治疗方案的优选[J].针灸.2002,22(8):513.
[4]靳士英,金完成.经络穴位与针灸概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83.
[5]侯书伟,谭奇文.透刺八邪治疗掌指关节屈伸不利75例[J].吉林中医药,2002,22(1):41.